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基于生态单元制图的宝鸡市不同植被结构绿地滞尘效应及影响因子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5-23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5-16页
        2.1.1 地理位置及研究区划第15页
        2.1.2 地形地貌第15-16页
        2.1.3 气候环境第16页
        2.1.4 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第16页
    2.2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6-18页
        2.2.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2.2.2 研究目的第18页
    2.3 研究方法第18-23页
        2.3.1 构建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绿地分类系统第18-19页
        2.3.2 不同类型样地植被结构及分布地点第19-21页
        2.3.3 物种多样性调研及生态单元制图第21-22页
        2.3.4 实验仪器第22页
        2.3.5 研究区域內空气颗粒物实验监测第22页
        2.3.6 数据处理第22-23页
第三章 影响PM2.5和PM10浓度因素的结果与分析第23-43页
    3.1 影响PM2.5浓度的因素分析第24-33页
        3.1.1 温度、湿度、风速对PM2.5浓度的影响第24-26页
        3.1.2 植被结构对PM2.5浓度的影响第26-28页
        3.1.3 物种多样性对PM2.5浓度的影响第28-29页
        3.1.4 月份、时间对PM2.5浓度的影响第29-31页
        3.1.5 绿地类型、场地、面积对PM2.5浓度的影响第31-33页
    3.2 影响PM10浓度的因素分析第33-43页
        3.2.1 温度、湿度、风速对PM10浓度的影响第33-35页
        3.2.2 植被结构对PM10浓度的影响第35-37页
        3.2.3 物种多样性对PM10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3.2.4 月份、时间对PM10浓度的影响第38-40页
        3.2.5 绿地类型、场地、面积对PM10浓度的影响第40-43页
第四章 讨论第43-49页
    4.1 温度、湿度、风速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第43页
    4.2 不同植被结构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第43-45页
    4.3 物种多样性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第45页
    4.4 月份、时间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第45-46页
    4.5 绿地类型、场地、面积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第46-49页
第五章 结论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氯-1,3-丁二烯和苯甲酸在大气中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快速检测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