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KDP晶体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8页 |
1.1.1 KDP与DKDP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 第15-16页 |
1.1.2 KDP晶体的制备 | 第16-18页 |
1.2 (D)KDP晶体与宽带二倍频 | 第18-21页 |
1.2.1 (D)KDP晶体在ICF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2.2 低含氘量DKDP晶体在ICF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3 K(H_(1-X)D_X)_2PO_4晶体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1 K(H_(1-X)D_X)_2PO_4光学质量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2 K(H_(1-X)D_X)_2PO_4晶体折射率的研究 | 第22-23页 |
1.3.3 K(H_(1-X)D_X)_2PO_4晶体高温相变的研究 | 第2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低氘K(H_(1-X)D_X)_2PO_4生长和结构分析 | 第28-39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不同氘化程度K(H_(1-X)D_X)_2PO_4晶体的生长 | 第29-31页 |
2.2.1 传统降温法晶体生长 | 第29-31页 |
2.2.2 点籽晶快速法晶体生长 | 第31页 |
2.3 K(H_(1-X)D_X)_2PO_4晶体的FT-IR光谱 | 第31-33页 |
2.4 K(H_(1-X)D_X)_2PO_4晶体的拉曼光谱 | 第33-36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氘含量对低含氘量K(H_(1-X)D_X)_2PO_4折射率的影响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不同氘化程度的K(H_(1-X)D_X)_2PO_4晶体的折射率 | 第39-41页 |
3.2.1 样品制备 | 第39-40页 |
3.2.2 折射率测量方法 | 第40-41页 |
3.3 不同氘化程度的K(H_(1-X)D_X)_2PO_4的n_o和n_e | 第41-44页 |
3.4 K(H_(1-X)D_X)_2PO_4的Sellmeier方程 | 第44-46页 |
3.5 折射率对晶体氘化程度的依赖性 | 第46-48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48-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低氘K(H_(1-X)D_X)_2PO_4晶体的高温相变研究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K(H_(1-X)D_X)_2PO_4晶体差热热重分析(TG/DTA) | 第51-56页 |
4.2.1 样品制备及实验 | 第51-52页 |
4.2.2 氘含量对K(H_(1-X)D_X)_2PO_4晶体高温相变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3 生长方式对K(H_(1-X)D_X)_2PO_4晶体高温相变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4 升温速率对K(H_(1-X)D_X)_2PO_4晶体高温相变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5 K(H_(1-X)D_X)_2PO_4晶体的脱水动力学 | 第55-56页 |
4.3 K(H_(1-X)D_X)_2PO_4晶体的相变点的观察法测量 | 第56-58页 |
4.4 K(H_(1-X)D_X)_2PO_4晶体的介温曲线 | 第58-61页 |
4.4.1 样品制备 | 第58页 |
4.4.2 氘含量对K(H_(1-X)D_X)_2PO_4晶体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58-60页 |
4.4.3 生长方式对K(H_(1-X)D_X)_2PO_4晶体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 K(H_(1-X)D_X)_2PO_4晶体的高温处理后的红外光谱 | 第61-62页 |
4.6 讨论 | 第62-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五章 低氘K(H_(1-X)D_X)_2PO_4晶体的光学质量研究 | 第65-75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K(H_(1-X)D_X)_2PO_4晶体的透过光谱 | 第65-68页 |
5.3 K(H_(1-X)D_X)_2PO_4晶体的激光损伤阈值 | 第68-71页 |
5.3.1 不同氘化程度K(H_(1-X)D_X)_2PO_4晶体的激光损伤阈值 | 第68-70页 |
5.3.2 热退火对K(H_(1-X)D_X)_2PO_4晶体损伤阈值的影响 | 第70-71页 |
5.4 讨论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瞻望 | 第75-77页 |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6.2 创新点 | 第76页 |
6.3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