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0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的晶体结构与特点 | 第16-18页 |
1.3 TiO_2的合成方法和形态 | 第18-24页 |
1.3.1 液相合成法 | 第19-21页 |
1.3.2 气相合成法 | 第21-24页 |
1.4 能级结构与光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 第24-28页 |
1.4.1 半导体材料的能级结构 | 第24-26页 |
1.4.2 光催化反应的过程与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1.5 提高TiO_2光催化效率的改性研究 | 第28-35页 |
1.5.1 结构与形貌设计 | 第29-30页 |
1.5.2 离子掺杂 | 第30-32页 |
1.5.3 金属涂层 | 第32-33页 |
1.5.4 表面敏化 | 第33-34页 |
1.5.5 半导体复合 | 第34-35页 |
1.5.6 载体材料 | 第35页 |
1.6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简介 | 第35-39页 |
1.6.1 选择性有机合成 | 第35-36页 |
1.6.2 水的净化处理 | 第36-37页 |
1.6.3 空气净化 | 第37-38页 |
1.6.4 杀菌和抗肿瘤应用 | 第38页 |
1.6.5 光活性材料 | 第38-39页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9-4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第40-45页 |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40-4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1页 |
2.2 材料的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41-45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1-42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2-43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3页 |
2.2.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 | 第43页 |
2.2.5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第三章 α-Fe_2O_3@TiO_2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5-57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3.2.1 材料的合成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3.3.1 结构与形态分析 | 第47-51页 |
3.3.2 光学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3.3.3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3.3.4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CuS-TiO_2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7-68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4.3.1 结构与微观形貌分析 | 第58-62页 |
4.3.2 光学特性分析 | 第62-63页 |
4.3.3 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3-65页 |
4.3.4 可能的催化机理分析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Fe掺杂TiO_2纳米晶的制备与光学性能分析 | 第68-75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5.3.1 物相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69-71页 |
5.3.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71-72页 |
5.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72-73页 |
5.3.4 荧光光谱分析 | 第73页 |
5.3.5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85-8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