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桥梁动挠度测量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 第16-18页 |
1.2 现有位移测量方法及现状 | 第18-20页 |
1.2.1 静态位移测量方法 | 第18-19页 |
1.2.2 动态位移测量方法 | 第19-2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数字图像的目标检测原理 | 第24-38页 |
2.1 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 | 第24-27页 |
2.1.1 数字图像的数学表示 | 第24-25页 |
2.1.2 数字图像的颜色模型 | 第25-26页 |
2.1.3 几种常见的数字图像 | 第26-27页 |
2.2 数字图像的去噪 | 第27-33页 |
2.2.1 邻域平均法 | 第27-28页 |
2.2.2 中值滤波法 | 第28页 |
2.2.3 低通滤波法 | 第28页 |
2.2.4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 | 第28-29页 |
2.2.5 不同去噪方法的对比实验 | 第29-33页 |
2.3 数字图像的分割 | 第33-36页 |
2.3.1 基于灰度直方图的阈值分割 | 第33页 |
2.3.2 迭代阈值分割 | 第33-34页 |
2.3.3 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 | 第34-35页 |
2.3.4 针对光斑图像的阈值分割 | 第35页 |
2.3.5 几种阈值分割的效果对比实验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测量目标的位置计算 | 第38-56页 |
3.1 光斑中心的像素坐标计算 | 第38-47页 |
3.1.1 基于图像矩的目标位置计算 | 第38-40页 |
3.1.2 基于椭圆拟合的目标位置计算 | 第40-41页 |
3.1.3 基于能量的目标位置计算 | 第41-45页 |
3.1.4 多目标区域生长算法 | 第45-47页 |
3.2 光斑中心的空间坐标计算 | 第47-55页 |
3.2.1 光学成像模型 | 第47页 |
3.2.2 常用坐标系及其关系 | 第47-49页 |
3.2.3 测点空间坐标解算方法 | 第49-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位移测量系统的构成 | 第56-66页 |
4.1 位移测量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56-62页 |
4.1.1 工业相机 | 第56-59页 |
4.1.2 镜头 | 第59-61页 |
4.1.3 图像采集设备接口 | 第61-62页 |
4.2 位移测量系统的软件组成 | 第62-65页 |
4.2.1 LabVIEW集成开发环境 | 第62-63页 |
4.2.2 视觉开发模块IMAQ Vsion | 第63-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位移测量系统的实验室与实桥验证 | 第66-82页 |
5.1 精度实验 | 第66-67页 |
5.2 实验室静态测量对比实验 | 第67-69页 |
5.3 实验室动态测量对比实验 | 第69-74页 |
5.4 实桥实验 | 第74-81页 |
5.4.1 黄山广宇大桥行车实验 | 第74-77页 |
5.4.2 黄山太平湖大桥位移监测 | 第77-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