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罗西时代的至情叙事 | 第11-22页 |
第一节 欧阳山的文学起步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至情文学体系的形成 | 第13-22页 |
一、 前期创造社的文学启示 | 第14-19页 |
二、 鸳鸯蝴蝶派与欧阳山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左翼文学时期的社会写实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欧阳山的创作转向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左翼文学阵营的集体引导 | 第23-30页 |
一、 后期创造社与欧阳山 | 第23-25页 |
二、 鲁迅与欧阳山 | 第25-28页 |
三、 胡风与欧阳山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抗战时期的革命浩歌 | 第30-43页 |
第一节 走向大众化的抗战文学 | 第30-35页 |
第二节 圣地中的反思与融合 | 第35-38页 |
第三节 《高干大》:革命话语基础上的自我超越 | 第38-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