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岗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 第14-2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4-15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14-15页 |
2.1.3 气候特征 | 第15页 |
2.1.4 土壤与植被 | 第15页 |
2.1.5 矿产资源 | 第15页 |
2.2 数据源 | 第15-16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16-20页 |
2.3.1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 第16-17页 |
2.3.2 遥感影像解译 | 第17-18页 |
2.3.3 分类精度评价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 | 第20-30页 |
3.1 矿区土地利用变化最佳分析粒度的确定 | 第20-22页 |
3.1.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3.1.2 最佳粒度的选择 | 第20-22页 |
3.2 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22-28页 |
3.2.1 景观格局水平变化分析 | 第22-24页 |
3.2.2 景观类型水平变化分析 | 第24-28页 |
3.3 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矿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 第30-40页 |
4.1 矿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 | 第30-34页 |
4.1.1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分析 | 第30-33页 |
4.1.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 第33-34页 |
4.2 矿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动态变化 | 第34-38页 |
4.2.1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4.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4.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矿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 | 第40-50页 |
5.1 农村居民点数量与面积变化 | 第40-41页 |
5.2 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 | 第41-43页 |
5.3 坡度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 | 第43-44页 |
5.4 道路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 | 第44-45页 |
5.5 煤矿开采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 | 第45-47页 |
5.6 小结 | 第47-50页 |
第六章 矿区耕地流失时空变化 | 第50-62页 |
6.1 耕地流失的空间格局指数 | 第50页 |
6.2 耕地流失时空格局 | 第50-54页 |
6.3 耕地转出与退耕还草 | 第54-55页 |
6.4 耕地转出与城乡建设 | 第55-57页 |
6.5 耕地转出与煤矿开采 | 第57-59页 |
6.6 小结 | 第59-6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7.1 结论 | 第62-63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