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术语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2 电容去离子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7-28页 |
1.2.1 电容去离子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1.2.2 电极材料的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1.2.3 电容去离子衍生技术 | 第22-28页 |
1.3 电容去离子技术长时间脱盐稳定性研究 | 第28-31页 |
1.3.1 副反应 | 第28-30页 |
1.3.2 CDI系统阻抗 | 第30-31页 |
1.4 电容去离子测试系统 | 第31-33页 |
1.4.1 进水方式 | 第31-32页 |
1.4.2 运行方式 | 第32-33页 |
1.5 主要工作内容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4页 |
第二章 电容去离子长时间脱盐稳定性探究 | 第44-61页 |
2.1 引言 | 第44-45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45-48页 |
2.2.1 药品及材料 | 第45-46页 |
2.2.2 电极的制备 | 第46页 |
2.2.3 CDI脱盐实验 | 第46-47页 |
2.2.4 表征 | 第47-4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2.3.1 CDI-1体系脱盐实验 | 第48-50页 |
2.3.2 循环前后CDI-1电极材料的表征 | 第50-53页 |
2.3.3 CDI-2体系脱盐实验 | 第53-54页 |
2.3.4 循环前后CDI-2正极材料的表征 | 第54-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第三章 提高电容去离子长时间脱盐稳定性--利用电极腐蚀 | 第61-75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62-64页 |
3.2.1 药品及材料 | 第62页 |
3.2.2 炭球的制备 | 第62-63页 |
3.2.3 电极的制备 | 第63页 |
3.2.4 AEM-CDI脱盐实验 | 第63页 |
3.2.5 表征 | 第63-6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3.3.1 AEM-CDI脱盐实验 | 第64-65页 |
3.3.2 循环前后负极材料的表征 | 第65-69页 |
3.3.3 AEM-CDI-1直流式脱盐实验 | 第69-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四章 提高CDI运行稳定性--抑制H_2O_2产生 | 第75-87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76-78页 |
4.2.1 药品及材料 | 第76页 |
4.2.2 掺氮炭球的制备 | 第76-77页 |
4.2.3 电极的制备 | 第77页 |
4.2.4 表征 | 第77页 |
4.2.5 CDI脱盐实验 | 第77-7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8-83页 |
4.3.1 掺氮炭球的表征 | 第78-82页 |
4.3.2 CDI脱盐实验 | 第82-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第五章 提高CDI运行稳定性--降低运行电压 | 第87-100页 |
5.1 引言 | 第87-88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88-90页 |
5.2.1 药品及材料 | 第88-89页 |
5.2.2 NiHCF/rGO-x的制备 | 第89页 |
5.2.3 电极的制备 | 第89页 |
5.2.4 表征 | 第89-90页 |
5.2.5 HCDI脱盐实验 | 第9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7页 |
5.3.1 NiHCF/rGO-x的表征 | 第90-95页 |
5.3.2 HCDI脱盐实验 | 第95-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4页 |
6.1 总结 | 第100-103页 |
6.2 展望 | 第103-104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 第104-108页 |
完成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 | 第104页 |
完成的署名学术论文 | 第104-106页 |
授权专利 | 第106-107页 |
电容去离子原型机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