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治思想的超宽带信号压缩感知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超宽带通信概述 | 第12-14页 |
1.2 压缩感知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1.3 脉冲超宽带信道估计概述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4.2 内容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脉冲超宽带系统与压缩感知框架 | 第18-34页 |
2.1 脉冲超宽带系统 | 第18-23页 |
2.1.1 超宽带脉冲信号及调制 | 第18-20页 |
2.1.2 超宽带信道模型 | 第20-21页 |
2.1.3 超宽带接收机技术 | 第21-23页 |
2.2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 | 第23-31页 |
2.2.1 压缩感知具体过程 | 第24-25页 |
2.2.2 信号的稀疏表示 | 第25页 |
2.2.3 观测矩阵 | 第25-30页 |
2.2.4 重构算法 | 第30-31页 |
2.3 超宽带信号压缩感知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压缩感知重构能力研究 | 第34-46页 |
3.1 压缩感知重构成功率下界的计算公式 | 第34-37页 |
3.1.1 信号模型 | 第34-35页 |
3.1.2 计算公式推导 | 第35-37页 |
3.2 分段压缩感知及其重构成功率下界 | 第37-39页 |
3.2.1 分段压缩感知 | 第37-38页 |
3.2.2 分段压缩感知重构成功率下界 | 第38-39页 |
3.3 分段压缩感知改进方案 | 第39-41页 |
3.4 仿真实验 | 第41-45页 |
3.4.1 信号模型 | 第41页 |
3.4.2 重构成功率的定义 | 第41页 |
3.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分段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及其改进 | 第46-57页 |
4.1 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 | 第46-49页 |
4.1.1 脉冲超宽带信号模型 | 第46-47页 |
4.1.2 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 | 第47-48页 |
4.1.3 分段压缩感知脉冲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 | 第48-49页 |
4.2 分段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的改进 | 第49-52页 |
4.2.1 超宽带信道统计特性 | 第49-51页 |
4.2.2 分段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的改进 | 第51-52页 |
4.3 仿真分析 | 第52-56页 |
4.3.1 相关系数分析 | 第53-55页 |
4.3.2 误码率分析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7-59页 |
5.1 总结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附件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