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豆荚类论文--蚕豆论文

蚕豆籽粒大小的QTL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蚕豆简介第10页
    1.2 QTL定位第10-13页
        1.2.1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的定义及原理第10-11页
        1.2.2 QTL定位的目的第11页
        1.2.3 QTL定位的过程第11-12页
        1.2.4 QTL定位在豆类作物中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蚕豆分子标记的研究第13-17页
        1.3.1 分子标记简介第13页
        1.3.2 分子标记的分类及选取第13-14页
        1.3.3 蚕豆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4 蚕豆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第15-16页
        1.3.5 蚕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第16-17页
    1.4 籽粒性状的定位第17页
        1.4.1 籽粒性状相关的研究进展第17页
        1.4.2 蚕豆籽粒性状相关的研究进展第17页
    1.5 选题依据、意义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5.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7-18页
        1.5.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蚕豆粒型性状的遗传分析第19-33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供试材料第19-21页
        2.2.1 植物材料第19-20页
        2.2.2 群体构建第20-21页
        2.2.3 试剂耗材第21页
        2.2.4 实验仪器第21页
    2.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2.3.1 染色体数目鉴定第21-22页
        2.3.2 田间种植与性状调查第22页
        2.3.3 统计分析第22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2-30页
        2.4.1 蚕豆染色体数目鉴定第22-23页
        2.4.2 籽粒性状在F2:3代群体中的分离第23-24页
        2.4.3 籽粒性状最优遗传模型与检验第24-29页
        2.4.4 籽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29-30页
    2.5 讨论第30-33页
第三章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第33-39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试验材料第33-34页
        3.2.1 植物材料第33页
        3.2.2 引物第33页
        3.2.3 试剂耗材第33-34页
        3.2.4 实验仪器第34页
    3.3 实验方法第34-35页
        3.3.1 蚕豆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4页
        3.3.2 蚕豆基因组DNA质量检测第34-35页
        3.3.3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第35页
        3.3.4 PCR产物的检测第35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3.4.1 SSR引物通用性分析第35-37页
        3.4.2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第37页
    3.5 讨论第37-39页
第四章 蚕豆籽粒性状的QTL分析第39-46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试验材料第39页
        4.2.1 植物材料第39页
        4.2.2 引物第39页
        4.2.3 试剂耗材第39页
        4.2.4 实验仪器第39页
    4.3 实验方法第39-40页
        4.3.1 蚕豆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9-40页
        4.3.2 PCR程序第40页
        4.3.3 PCR产物的检测第40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4.4.1 遗传图谱构建第40-42页
        4.4.2 分子标记在F2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第42-43页
        4.4.3 粒型性状QTL分析第43-44页
    4.5 讨论第44-46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附录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历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炭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研究
下一篇:群感信号AHLs对杨树幼苗细根形态建成的影响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