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曲艺艺术论文

文化自觉视阈中益阳弹词艺术探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7页
绪论第7-19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7页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第7-15页
    三、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第15-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页
    五、文化自觉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六、研究的创新追求第18-19页
第一章 益阳弹词的生成环境——文化自觉的环境第19-31页
    第一节 孕育益阳弹词产生的自然环境第19-21页
    第二节 滋养益阳弹词发展的“人-场-乐”第21-29页
        一、益阳弹词与渔鼓道情中的“人-场-乐”第21-26页
        二、益阳弹词与长沙弹词中的“人-场-乐”第26-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二章 益阳弹词的艺术特色——文化自觉的关键第31-65页
    第一节 “说、演”并举第32-41页
        一、方言、念白贯穿其中的“说”第32-37页
        二、“你我相间”的“演”第37-41页
    第二节 “奏、腔”并存第41-63页
        一、推陈出新的“奏”第41-48页
        二、稳中求变的“腔”第48-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三章 传统与革新兼容——文化自觉的行为方式第65-81页
    第一节 拜师学艺的文化自觉第65-70页
        一、如今的拜师礼第65-66页
        二、现代的教学方法第66-70页
    第二节 由“湘子会”到研习班第70-74页
        一、最初的研习班第71-72页
        二、研习班队伍的扩大第72-74页
    第三节 文化自觉的接续——当代学校传承第74-79页
        一、教学模式第74-76页
        二、教学效果第76-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益阳弹词的人文关怀——文化自觉的动力第81-97页
    第一节 湖湘文化对益阳弹词的自觉浸润第81-87页
        一、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市民阶层是益阳弹词发展的依托第82-85页
        二、各类学者、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参与是益阳弹词发展的动力第85-87页
    第二节 外在环境对益阳弹词的自觉影响第87-95页
        一、政府、文化馆对益阳弹词的扶持第87-91页
        二、新媒体对经典剧目的弘扬第91-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五章 益阳弹词艺术文化自觉之思辨第97-103页
    第一节 益阳弹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97-99页
        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第97-98页
        二、传统流失、创新不足第98页
        三、传承乏力、传播不广第98-99页
    第二节 益阳弹词传承接续的初步构想第99-102页
        一、关注发展中的音乐特点第99-100页
        二、关注薪火相传中的传承人第100页
        三、关注音乐传播中的人民大众第100-101页
        四、关注音乐传播中的互联网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结语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个人简历第111-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标题对音乐意义理解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
下一篇:神话的建构与祛魅--汽车电视广告的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