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 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二) 负面清单研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5-18页 |
(一)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第一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第18-28页 |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内涵 | 第18-20页 |
一、政府职能涵义 | 第18-19页 |
二、政府职能特征与构成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及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4页 |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 第20-21页 |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21-24页 |
第三节 负面清单的内涵 | 第24-28页 |
一、负面清单的界定 | 第24-25页 |
二、现行负面清单制度的具体内容要求 | 第25-28页 |
第二章 负面清单在我国的提出和实践历程 | 第28-34页 |
第一节 我国负面清单的提出 | 第28-29页 |
一、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背景 | 第28页 |
二、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负面清单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历程 | 第29-34页 |
一、负面清单制度在我国的实践概况 | 第29-31页 |
二、负面清单下对政府职能的目标要求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负面清单下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 | 第34-46页 |
第一节 负面清单下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 第34-40页 |
一、平潭的总体概况 | 第34页 |
二、平潭版的负面清单 | 第34-35页 |
三、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 第35-40页 |
第二节 平潭综合实验区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 | 第40-46页 |
一、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优化 | 第40-41页 |
二、承接职能的“接权”能力不足 | 第41页 |
三、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 第41-42页 |
四、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不足 | 第42-43页 |
五、岚台“五个共同”的衔接存在制度性障碍 | 第43页 |
六、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立法权缺位 | 第43-46页 |
第四章 负面清单下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府职能转变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6-52页 |
第一节 行政审批的路径依赖依然严重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承接政府职能的主体能力有限 | 第47-49页 |
第三节 专业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 第49-52页 |
第五章 负面清单下平潭综合实验区转变政府职能的对策 | 第52-66页 |
第一节 依负面清单设计精神,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思维转变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完善法治保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 | 第53-55页 |
一、积极争取特别立法权 | 第53页 |
二、完善涉台法律机制建设 | 第53-54页 |
三、处理好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的关系 | 第54页 |
四、运用清单模式强化政府依法行政 | 第54-55页 |
第三节 精细化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新格局 | 第55-60页 |
一、强化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新机制 | 第56-58页 |
二、形成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管的合力 | 第58-59页 |
三、创新监管模式 | 第59-60页 |
第四节 构建多主体提供的公共服务体系 | 第60-62页 |
一、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 | 第60-61页 |
二、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培育社会组织 | 第61页 |
三、创新社会管理服务职能 | 第61-62页 |
第五节 完善“招才引智”机制建设 | 第62-66页 |
一、精准定位人才需求是前提 | 第62-63页 |
二、创新人才机制是关键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