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7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一、病例的选择 | 第17-18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17页 |
(二)纳入标准 | 第17页 |
(三)排除标准 | 第17页 |
(四)脱落标准 | 第17-18页 |
(五)剔除标准 | 第18页 |
二、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 第18页 |
三、基本资料 | 第18-24页 |
(一)病例完成情况 | 第18-19页 |
(二)性别分布情况 | 第19-20页 |
(三)年龄分布情况 | 第20-21页 |
(四)病程分布情况 | 第21-22页 |
(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D分布比较 | 第22-23页 |
(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AS分布比较 | 第23-24页 |
四、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五、治疗时间 | 第25页 |
六、观察指标 | 第25-26页 |
七、疗效评定 | 第26页 |
八、统计学方法 | 第26-28页 |
研究结果 | 第28-35页 |
一、PD值比较 | 第28-30页 |
二、VAS评分比较 | 第30-33页 |
三、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四、安全性评估 | 第34-3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5-41页 |
一、颈源性头痛的中西医认识 | 第35-37页 |
二、推拿手法治疗疾病的特色 | 第37页 |
三、本课题研究所用推拿手法的特点 | 第37-38页 |
四、上颈段旋转提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 | 第38-39页 |
五、手法安全性评价 | 第39-40页 |
六、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文献综述 | 第4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