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记》、《北游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7-9页 |
(二) 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 第9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一 《南游记》、《北游记》的人物考证 | 第11-16页 |
(一) 华光人物的原型及流变 | 第11-13页 |
(二) 玄帝信仰的产生及流变 | 第13-16页 |
二 《南游记》、《北游记》的创作目的 | 第16-22页 |
(一) 接受主体的多层期待 | 第16-18页 |
(二) 创作主体的自主选择 | 第18-22页 |
三 《南游记》、《北游记》的创作模式 | 第22-31页 |
(一) 神奇化的故事背景 | 第22-24页 |
(二) 集众合一的人物形象 | 第24-28页 |
(三) 层层递进的情节安排 | 第28-31页 |
四 《南游记》、《北游记》的思想内涵 | 第31-40页 |
(一)“百善孝为先”美德的继承表现 | 第31-35页 |
(二)“轮回转世”思想的集中体现 | 第35-36页 |
(三)“因果报应”观念的全面铺陈 | 第36-40页 |
五 《南游记》、《北游记》的影响与评价 | 第40-45页 |
(一) 神魔小说构建模式的继承 | 第40-42页 |
(二) 章回小说的继承与影响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