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论形象权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6-7页
第一章 形象权的起源及发展第7-11页
    1.1 形象权的起源第7-9页
    1.2 形象权的发展第9-11页
        1.2.1 英美法系对形象权的发展第9页
        1.2.2 大陆法系对形象权的发展第9-11页
第二章 形象权的含义与特征第11-16页
    2.1 法律对形象权的界定第11-13页
        2.1.1 美国法律对于形象权的界定第11页
        2.1.2 日本法律对形象权的界定第11-12页
        2.1.3 我国对形象权的界定及其研究第12-13页
    2.2 形象权的特征第13-16页
        2.2.1 形象权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第14页
        2.2.2 形象权的客体是形象第14页
        2.2.3 形象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第14-15页
        2.2.4 形象权可以被转让、继承和放弃第15页
        2.2.5 形象权属于无形的财产权第15页
        2.2.6 形象权是专有的权利第15-16页
第三章 形象权知识产权保护的适应第16-25页
    3.1 法律对形象权保护理论的缺失第17-21页
        3.1.1 形象权保护理论的缺失第17-19页
        3.1.2 人权法对形象权保护的缺失第19-20页
        3.1.3 知识产权法对形象权保护的缺失第20页
        3.1.4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形象权保护的缺失第20-21页
    3.2 形象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必要性第21-23页
        3.2.1 防止不当得利第21-22页
        3.2.2 有效分配社会资源第22页
        3.2.3 保护消费者利益第22-23页
        3.2.4 对公众人物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第23页
    3.3 建立形象权制度的意义与作用第23-25页
第四章 形象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第25-36页
    4.1 形象权主体的范围第25-27页
        4.1.1 公众人物享有形象权第25页
        4.1.2 自然人享有形象权第25-27页
    4.2 形象权主体人格要素的范围第27-32页
        4.2.1 肖像第28页
        4.2.2 姓名或字号第28-29页
        4.2.3 声音和行为第29-30页
        4.2.4 其他标识第30页
        4.2.5 虚构角色形象第30-31页
        4.2.6 社会组织形象第31页
        4.2.7 表演形象第31-32页
    4.3 形象权的保护期限第32页
    4.4 形象权的侵权责任第32-36页
        4.4.1 形象权侵权的表现第32-33页
        4.4.2 形象权侵权的归责原则第33-34页
        4.4.3 形象权侵权责任第34-35页
        4.4.4 形象权的救济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事人合意选择权的法理基础及制度构建
下一篇:网络财产继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