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有关金融集聚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有关外部性的研究 | 第12页 |
1.2.3 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金融集聚 | 第19页 |
2.1.2 外部性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区位集聚论 | 第20页 |
2.2.2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20页 |
2.2.3 金融地域运动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金融集聚现状分析 | 第22-29页 |
3.1 各省会城市金融集聚水平测度 | 第22-23页 |
3.1.1 金融业增加值区位熵测算 | 第22-23页 |
3.1.2 因子分析法 | 第23页 |
3.2 各省会城市金融集聚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3.3 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模型介绍 | 第29-33页 |
4.1 空间计量理论 | 第29-30页 |
4.1.1 空间计量与空间统计分析 | 第29页 |
4.1.2 空间相关性 | 第29页 |
4.1.3 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29-30页 |
4.1.4 权重的确定 | 第30页 |
4.2 研究区域及指标选取 | 第30-31页 |
4.3 理论模型介绍 | 第31-32页 |
4.4 基于Moran’sI的劳动生产率的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32-33页 |
第五章 金融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3-42页 |
5.1 资本、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第33页 |
5.2 各省会城市金融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33-36页 |
5.2.1 金融集聚金融外部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5.2.2 金融集聚技术外部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5.2.3 金融集聚外部性在不同距离下的变化 | 第35-36页 |
5.3 东中西地区金融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第36-42页 |
5.3.1 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第36-37页 |
5.3.2 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第37-38页 |
5.3.3 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第38-40页 |
5.3.4 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 | 第40页 |
5.3.5 东中西地区金融集聚外部性在不同距离下的变化比较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