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2 立论依据 | 第11-16页 |
| 1.2.1 H_2S与HF | 第11-14页 |
| 1.2.2 sST2与HF | 第14-16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 2.1 研究资料 | 第17-18页 |
| 2.1.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2.1.2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 2.1.3 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 2.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18页 |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页 |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8页 |
| 2.3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18-19页 |
| 2.3.1 标本采集与处理 | 第18页 |
| 2.3.2 血浆sST2测定 | 第18-19页 |
| 2.3.3 血浆H_2S测定 | 第19页 |
| 2.3.4 NT-proBNP、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 | 第19页 |
| 2.3.5 心脏彩超及胸片检查 | 第19页 |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21-26页 |
| 3.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 第21-24页 |
| 3.2 各组间NT-proBNP、H_2S及sST2水平的对比 | 第24页 |
| 3.3 NT-proBNP和sST2的ROC曲线分析 | 第24-25页 |
| 3.4 sST2与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26-31页 |
| 4.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第26-27页 |
| 4.2 各组中标志物的对比分析 | 第27-30页 |
| 4.2.1 NT-proBNP在各组中的对比 | 第27页 |
| 4.2.2 H_2S在各组中的的对比 | 第27-29页 |
| 4.2.3 sST2在各组中的的对比 | 第29-30页 |
| 4.3 NT-proBNP和sST2对HF的诊断价值 | 第30页 |
| 4.4 NT-proBNP与sST2相关性研究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1-32页 |
| 第六章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 综述 | 第3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