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我国农业投入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页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第7-8页
    1.3 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第8-10页
第二章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相关财政政策第10-24页
    2.1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概述第10-11页
    2.2 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第11-12页
    2.3 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15页
    2.4 我国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对比第15-17页
    2.5 中国农业新阶段分析第17-19页
        2.5.1 中国农业新阶段发展的特点第17-18页
        2.5.2 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18页
        2.5.3 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第18-19页
    2.6 国家支农政策及财政支农的渠道与特点第19-24页
        2.6.1 国家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政策第19-20页
        2.6.2 我国财政支农的渠道第20-22页
        2.6.3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变动的特征第22-24页
第三章 农业投入与农业产出关系的研究综述第24-37页
    3.1 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第24-27页
        3.1.1 财政支出的经济理论第24-25页
        3.1.2 经济增长理论第25页
        3.1.3 农业公共产品与农业公共财政理论第25-26页
        3.1.4 舒尔茨的农业与经济增长理论第26-27页
    3.2 财政农业支出、农业要素投入与农业产出影响关系的研究综述第27-31页
        3.2.1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第27-28页
        3.2.2 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研究第28页
        3.2.3 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产出绩效的研究综述第28-30页
        3.2.4 农业要素与农业产出影响关系的文献综述第30-31页
    3.3 计量模型、计量方法的介绍第31-37页
        3.3.1 VAR 模型的相关介绍第31-32页
        3.3.2 单位根检验的介绍第32-34页
        3.3.3 协整的定义与Johansen 检验第34-35页
        3.3.4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第35-37页
第四章 财政农业支出、农业要素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7-54页
    4.1 农业投入与农业产出数量关系的描述第37-41页
        4.1.1 数据来源第37页
        4.1.2 变量的选取和定义第37-38页
        4.1.3 财政支出、农业要素与农业产出的波动趋势第38-41页
    4.2 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产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第41-44页
        4.2.1 财政农业人均支出与农业人均产出的VAR 模型的构建第41-42页
        4.2.2 财政农业人均支出与农业人均产出VAR 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第42页
        4.2.3 财政农业人均支出与农业人均产出VAR 模型的估计第42-44页
    4.3 财政农业人均支出与农业人均产出的协整检验第44-45页
        4.3.1 财政农业人均支出与农业人均产出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第44-45页
        4.3.2 财政农业人均支出与农业人均产出的协整关系检验第45页
    4.4 财政农业人均支出与农业人均产出的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第45-48页
    4.5 财政农业人均支出与农业人均产出的脉冲响应函数图第48-50页
    4.6 农业要素资源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第50-52页
    4.7 中外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要素输出的对比第52-54页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4-59页
    5.1 结论第54-55页
    5.2 政策建议第55-59页
        5.2.1 财政政策方面的建议第55-56页
        5.2.2 农业要素资源方面的建议第56-59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科技投入产出相对效率研究
下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制造成熟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