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规划论文

考虑不确定因素的电网灵活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电网灵活规划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电网灵活规划模型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电网灵活规划模型的求解方法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网架概况第15-17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17-18页
    1.5 各章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第18-20页
第二章 不确定因素数学模型和规划算法第20-38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不确定因素的建模第21-22页
        2.2.1 负荷增长不确定因素的建模第21页
        2.2.2 发电机容量不确定因素的建模第21-22页
        2.2.3 线路检修、故障不确定因素的建模第22页
    2.3 最小切负荷量的计算第22-23页
    2.4 考虑不确定因素的电网灵活规划方案评价指标第23-25页
        2.4.1 系统线路越限概率值第23-24页
        2.4.2 最小切负荷费用悲观值第24页
        2.4.3 概率可用传输能力第24-25页
    2.5 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第25-36页
        2.5.1 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数学原理第26-29页
        2.5.2 贪婪随机搜索算法求解电网规划模型流程第29-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电网灵活规划第38-49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机会约束规划第38-39页
    3.3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电网灵活规划模型第39-40页
    3.4 模型的求解第40-42页
    3.5 算例分析第42-48页
        3.5.1 2008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系统第42-45页
        3.5.2 2012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系统第45-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考虑概率可用传输能力的电网灵活规划第49-61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考虑概率可用传输能力的电网灵活规划模型第49-50页
    4.3 模型的求解第50-54页
    4.4 算例分析第54-60页
        4.4.1 2008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系统第54-57页
        4.4.2 2012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系统第57-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考虑最小切负荷费用悲观值的电网灵活规划第61-73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考虑最小切负荷费用悲观值的电网灵活规划模型第61-63页
    5.3 模型的求解第63-66页
    5.4 算例分析第66-72页
        5.4.1 2008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系统第66-69页
        5.4.2 2012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系统第69-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比较与分析第73-79页
    6.1 引言第73页
    6.2 模型比较第73-74页
    6.3 方案比较第74-77页
    6.4 结果分析第77-78页
    6.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7.1 结论第79-80页
    7.2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附录(另附)第87-88页
    附表-1 2012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各节点所属分区及其220kV 供电分区名称第87页
    附表-2 2004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各节点装机容量和夏季典型负荷第87页
    附表-3 2004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网架走廊线路数据第87页
    附表-4 2008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各节点装机容量和夏季典型负荷第87页
    附表-5 2008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网架走廊线路数据第87页
    附表-6 2012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各节点装机容量和夏季典型负荷预测值第87页
    附表-7 2012 年我国某区域电网500kV 网架走廊线路数据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论文与申请专利情况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电厂重要的核辅助系统建模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