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交通肇事罪及其刑法调控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交通肇事罪概述第11-13页
    1.1 交通肇事罪概念的界定第11页
    1.2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特征第11-13页
        1.2.1 交通肇事罪具有社会危害性第11-12页
        1.2.2 交通肇事罪必须具有刑事违法性第12页
        1.2.3 交通肇事罪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第12-13页
第2章 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分析第13-20页
    2.1 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第13-14页
    2.2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第14-16页
    2.3 交通肇事罪的客体第16-18页
    2.4 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第18-20页
第3章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及其刑事责任第20-33页
    3.1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第20-30页
        3.1.1 交通肇事罪罪与非罪的认定第20-21页
        3.1.2 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认定第21-24页
        3.1.3 交通肇事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第24页
        3.1.4 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认定第24-26页
        3.1.5 交通肇事后逃逸及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第26-28页
        3.1.6 交通肇事罪自首的认定第28-29页
        3.1.7 多因一果型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第29-30页
    3.2 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第30-33页
第4章 交通肇事罪的立法不足以其立法完善第33-39页
    4.1 交通肇事罪的立法方面存在的不足第33-35页
        4.1.1 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缺乏严格的界定第33页
        4.1.2 我国对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缺乏刑法支持第33-34页
        4.1.3 肇事逃逸的性质没有立法定论第34页
        4.1.4 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范围立法模糊第34页
        4.1.5 刑法对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权利缺乏规范第34页
        4.1.6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难以依法确定适用第34-35页
    4.2 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的原则第35-36页
        4.2.1 合法性原则第35页
        4.2.2 合理性原则第35页
        4.2.3 协调性原则第35-36页
        4.2.4 可行性原则第36页
    4.3 完善交通肇事罪的具体建议第36-39页
        4.3.1 刑事立法要严格界定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第36页
        4.3.2 刑事法规要确立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合法性第36-37页
        4.3.3 明确肇事逃逸量刑要件的性质第37页
        4.3.4 在刑事立法上明确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范围第37页
        4.3.5 刑法规范应确立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权力第37页
        4.3.6 立法调整应当确定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第37-39页
结束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发夹RNA沉默COX-2对HSC-T6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下一篇: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TURP术后效果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