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深层次思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6页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6-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7-12页 |
1.3.1 国外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研究回顾 | 第7-9页 |
1.3.2 国内文献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研究的回顾 | 第9-11页 |
1.3.3 对国内外文献的评述与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二. 我国新股市场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弊病 | 第12-19页 |
2.1 我国股市近些年来所取得成就 | 第12-13页 |
2.2 我国股市目前所存在的主要弊病 | 第13-19页 |
2.2.1 高发行价格 | 第13-16页 |
2.2.2 高市盈率 | 第16-17页 |
2.2.3 高超募资金 | 第17-19页 |
三、发行监管机制 | 第19-26页 |
3.1 几种主流的监管模式概述 | 第19-23页 |
3.1.1 审批制 | 第20页 |
3.1.2 核准制 | 第20-21页 |
3.1.3 注册制 | 第21页 |
3.1.4 三种发行监管模式的比较 | 第21-23页 |
3.2 我国的发行监管模式 | 第23-26页 |
3.2.1 审批制阶段 | 第23-24页 |
3.2.2 核准制阶段 | 第24-26页 |
四. 新股发行方式 | 第26-30页 |
4.1 我国改革前期的新股发行方式 | 第26-27页 |
4.1.1 自办发行 | 第26页 |
4.1.2 有限量发售认购证 | 第26-27页 |
4.1.3 无限量发售认购证 | 第27页 |
4.1.4 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方式 | 第27页 |
4.1.5 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 | 第27页 |
4.2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期的新股发行方式 | 第27-30页 |
4.2.1 上网竞价发行 | 第28页 |
4.2.2 上网定价发行 | 第28-29页 |
4.2.3 网下配售与上网定价 | 第29页 |
4.2.4 上网定价和向二级市场配售 | 第29页 |
4.2.5 上网询价阶段 | 第29-30页 |
五. 新股定价制度 | 第30-36页 |
5.1 国际主流的定价方式 | 第31-32页 |
5.2 我国新股定价效率实证研究 | 第32-36页 |
5.2.1 统计性描述 | 第32-34页 |
5.2.2 主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5.2.3 多元线性回归 | 第35-36页 |
六. 我国近阶段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剖析 | 第36-40页 |
6.1 完善询价和申购报价约束机制 | 第36-37页 |
6.2 扩大询价对象与完善中止发行和回拨机制 | 第37-39页 |
6.3 公布首次公开发行全过程 | 第39-40页 |
6.4 现行新股限价的原因及利弊分析 | 第40页 |
第七章 结论以及建议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