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几种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2-13页
1 绪论第13-29页
    1.1 耐碱微生物第13-15页
        1.1.1 耐碱微生物的概述第13页
        1.1.2 嗜碱微生物的分类第13-14页
        1.1.3 嗜碱菌的研究机制第14页
        1.1.4 嗜碱菌嗜碱基因第14-15页
        1.1.5 嗜碱菌的应用第15页
    1.2 嗜盐微生物第15-17页
        1.2.1 嗜盐微生物的概述与分类第15-16页
        1.2.2 嗜盐微生物的嗜盐机制第16页
        1.2.3 嗜盐微生物中的耐盐基因第16-17页
        1.2.4 嗜盐微生物的应用第17页
    1.3 耐酸微生物第17-20页
        1.3.1 耐酸微生物的概述第17-18页
        1.3.2 耐酸微生物的耐酸基因第18-19页
        1.3.3 耐酸微生物的耐酸机制第19-20页
    1.4 普鲁兰酶第20-23页
        1.4.1 普鲁兰酶的概述第20-21页
        1.4.2 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第21页
        1.4.3 普鲁兰酶的应用第21-22页
        1.4.4 普鲁兰酶在改性淀粉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第22-23页
    1.5 固氮类芽孢杆菌第23-25页
        1.5.1 固氮类芽孢杆菌的概述第23页
        1.5.2 类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第23页
        1.5.3 类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的研究第23-24页
        1.5.4 类芽孢杆菌属的共性第24页
        1.5.5 类芽孢杆菌的表型分类方法第24页
        1.5.6 脂肪酸组分分析第24-25页
    1.6 微生物培养基的条件优化第25-26页
        1.6.1 微生物选择碳源条件的优化第25页
        1.6.2 微生物选择氮源条件的优化第25-26页
        1.6.3 微生物对 pH 值的条件优化第26页
    1.7 细菌 16S rRNA 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第26-28页
        1.7.1 细菌 16S rRNA 概述第26页
        1.7.2 16S rRNA/DNA 基本原理第26-27页
        1.7.3 系统发育树第27页
        1.7.4 系统树的构建原理第27-28页
        1.7.5 建立 16S rRNA 系统发育树的意义第28页
        1.7.6 DNA-DNA 同源性分析第28页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2 几种特定抗逆微生物的筛选与生理生化的鉴定第29-46页
    2.1 实验材料第29-33页
        2.1.1 土样的来源第29页
        2.1.2 培养基第29-32页
        2.1.3 试剂的配置第32-33页
        2.1.4 主要药品试剂及仪器第33页
    2.2 实验方法第33-39页
        2.2.1 样品采集第33页
        2.2.2 培养基的制备第33-34页
        2.2.3 微生物的几种特定抗性的筛选第34-35页
        2.2.4 微生物的纯化与保存第35页
        2.2.5 生理生化实验第35-38页
        2.2.6 培养基发酵产酶的条件优化第38-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2.3.1 分离出耐碱微生物的菌落第39页
        2.3.2 分离出耐盐微生物的菌落第39-40页
        2.3.3 分离筛选出耐酸产普鲁兰酶菌的菌落第40页
        2.3.4 几种特定功能菌的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第40-42页
    2.5 几种特定菌的培养条件优化第42-45页
        2.5.1 普鲁兰酶条件优化的实验数据图第42-44页
        2.5.2 耐碱菌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4-45页
    2.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具有固氮能力的类芽孢杆菌的鉴定第46-63页
    3.1 16S rDNA的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第46-48页
        3.1.1 测定菌株第46页
        3.1.2 引物第46页
        3.1.3 模板制备(细菌总 DNA 的小量提取)第46-47页
        3.1.4 PCR 扩增反应体系第47页
        3.1.5 DNA 序列测定和分析第47-48页
    3.2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48页
    3.3 DNA-DNA 杂交第48-50页
        3.3.1 DNA 的提取第48页
        3.3.2 DNA 提取所需试剂第48页
        3.3.3 DNA 的提取步骤第48-49页
        3.3.4 DNA 浓度、纯度的检测第49页
        3.3.5 DNA 样品的剪切第49页
        3.3.6 DNA 变性第49页
        3.3.7 复性速率的测定第49-50页
    3.4 类芽孢杆菌生理指标测定第50页
        3.4.1 菌株 CQ-X 在不同温度下生长情况第50页
        3.4.2 菌株 CQ-X 的耐盐性实验第50页
        3.4.3 菌株 CQ-X 的 pH 值试验第50页
    3.5 全细胞脂肪酸含量分析第50-51页
    3.6 生理生化与极性脂实验第51-53页
    3.7 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3.7.1 具有固氮能力的类芽孢杆菌 CQ-X 的温度测定分析第53页
        3.7.2 菌株 CQ-X 的耐盐性实验第53-54页
        3.7.3 菌株 CQ-X 在不同 pH 值条件不同的时间下的生长情况第54页
        3.7.4 具有固氮能力的类芽孢杆菌鉴定第54-57页
        3.7.5 DNA-DNA 同源性分析第57-58页
        3.7.6 脂肪酸含量分析第58-59页
        3.7.7 菌株 CQ-X 极性脂实验第59-60页
        3.7.8 菌株 CQ-X 生理生化特征第60-61页
    3.8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 A 菌株 CQ-X 的 16S rRNA 基因全序列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来水中溴酸盐检测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MRSA耐消毒剂基因qacA/B流行病学及对消毒剂抗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