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R&D投入结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综述第10-12页
        1.2.2 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综述第12-14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R&D活动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第17-26页
    2.1 R&D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2.1.1 国际上关于R&D的定义第17-18页
        2.1.2 国内关于R&D的定义第18-19页
    2.2 R&D活动的分类第19-21页
        2.2.1 R&D活动的类型第19-20页
        2.2.2 R&D活动的执行部门第20-21页
    2.3 R&D活动的结构第21-22页
        2.3.1 R&D经费结构第21页
        2.3.2 确定合理的R&D经费结构的作用第21-22页
    2.4 经济增长理论第22-24页
        2.4.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22-23页
        2.4.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23页
        2.4.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第23-24页
    2.5 R&D活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24-26页
第3章 我国R&D投入现状分析第26-38页
    3.1 我国R&D投入基本现状第26-28页
    3.2 我国R&D投入的结构分析第28-34页
        3.2.1 全国R&D活动的类型第28-32页
        3.2.2 全国R&D经费的来源和R&D活动的执行部门第32-34页
    3.3 我国R&D投入的国际比较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第38-59页
    4.1 数据准备第38-39页
        4.1.1 数据与变量第38页
        4.1.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第38-39页
    4.2 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单要素影响模型第39-40页
    4.3 多因素作用中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40-50页
        4.3.1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第41-42页
        4.3.2 VAR模型滞后阶数p的确定第42-43页
        4.3.3 模型估计第43-44页
        4.3.4 脉冲响应函数第44-47页
        4.3.5 分差分解第47-50页
    4.4 我国R&D投入结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50-56页
        4.4.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第50-51页
        4.4.2 向量自回归模型第51-52页
        4.4.3 脉冲响应函数第52-54页
        4.4.4 方差分解第54-56页
    4.5 实证结果分析第56-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9-62页
    5.1 结论第59-60页
    5.2 政策建议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后记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优化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
下一篇:河北省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