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6-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7-8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实现的口标 | 第8-9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9-10页 |
第二章 协议分析 | 第10-23页 |
2.1 RFID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 | 第10-11页 |
2.2 ISO/IEC 14443通信协议的分析 | 第11-22页 |
2.2.1 简介 | 第11-12页 |
2.2.2 从读写器到标签的通信(PCD到PICC) | 第12-13页 |
2.2.3 从标签到读写器的通信(PICC到PCD) | 第13页 |
2.2.4 通信的流程与规则 | 第13-15页 |
2.2.5 指令集 | 第15-17页 |
2.2.6 防冲突流程 | 第17-21页 |
2.2.7 PICC状态 | 第21-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芯片架构分析 | 第23-32页 |
3.1 芯片功能简述 | 第23页 |
3.2 总体结构 | 第23-24页 |
3.3 数据完整性 | 第24-25页 |
3.4 通信的安全性 | 第25页 |
3.5 存储器结构 | 第25-28页 |
3.5.1 制造商块 | 第26-27页 |
3.5.2 数据块(Data Blocks) | 第27页 |
3.5.3 数值块(Value Blocks) | 第27页 |
3.5.4 扇区“Trailer”块(Block 3)Trailer blocks | 第27-28页 |
3.6 存储区访问 | 第28-31页 |
3.6.1 存取条件 | 第29-30页 |
3.6.2 扇区“Trailer”块的存取条件 | 第30页 |
3.6.3 数据块的存取条件 | 第30-31页 |
3.7 通讯原理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数字基带的设计和分析 | 第32-52页 |
4.1 数字基带的介绍 | 第32页 |
4.2 数字基带总体结构 | 第32-39页 |
4.2.1 PICC状态转移图 | 第32-35页 |
4.2.2 指令操作流程状态机 | 第35-37页 |
4.2.3 数字基带的总体结构 | 第37-39页 |
4.3 数字基带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分析 | 第39-52页 |
4.3.1 输入模块 | 第39-40页 |
4.3.2 奇偶校验和CRC校验模块 | 第40-41页 |
4.3.3 ALU(算术运算)模块 | 第41-42页 |
4.3.4 三重相瓦认证机制 | 第42-43页 |
4.3.5 PICC状态和指令状态控制模块 | 第43-44页 |
4.3.6 EEPROM接口模块 | 第44-52页 |
第五章 数字基带的仿真和验证 | 第52-59页 |
5.1 软件仿真 | 第52-57页 |
5.1.1 软件仿真介绍 | 第52-53页 |
5.1.2 软件仿真结果 | 第53-57页 |
5.2 硬件验证 | 第57-59页 |
5.2.1 硬件验证介绍 | 第57页 |
5.2.2 硬件验证结果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