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科学问题提出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2-48页 |
2.1 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 第22-31页 |
2.1.1 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2.1.2 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1.3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分布 | 第27-29页 |
2.1.4 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环境响应与作用机制 | 第29-31页 |
2.2 涡度相关法及其应用 | 第31-42页 |
2.2.1 涡度相关系统基础理论 | 第31-39页 |
2.2.2 涡度相关法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 第39-42页 |
2.3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进展 | 第42-43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43-48页 |
2.4.1 碳平衡研究中存在问题 | 第43-45页 |
2.4.2 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中存在问题 | 第45-46页 |
2.4.3 橡胶林碳平衡研究中的问题 | 第46-48页 |
3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48-52页 |
3.1 地理位置 | 第48页 |
3.2 地形与土壤 | 第48-49页 |
3.3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 | 第49页 |
3.4 气候 | 第49页 |
3.5 橡胶林植被 | 第49-52页 |
4 研究方法 | 第52-68页 |
4.1 试验设计 | 第52-53页 |
4.1.1 碳储量检测试验设计 | 第52页 |
4.1.2 碳通量分析试验设计 | 第52-53页 |
4.2 碳储量观测与检测 | 第53-59页 |
4.2.1 生物量 | 第53-54页 |
4.2.2 土壤有机碳 | 第54-55页 |
4.2.3 凋落物 | 第55-56页 |
4.2.4 土壤呼吸 | 第56-59页 |
4.3 碳通量观测与数据处理 | 第59-68页 |
4.3.1 通量观测系统 | 第59页 |
4.3.2 通量数据采集 | 第59-61页 |
4.3.3 通量观测数据处理 | 第61-67页 |
4.3.4 数据计算与图形绘制 | 第67-68页 |
5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 第68-94页 |
5.1 橡胶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研究 | 第68-75页 |
5.1.1 橡胶树碳储量研究 | 第68-72页 |
5.1.2 橡胶林林下植被碳储量研究 | 第72-73页 |
5.1.3 橡胶林胶乳碳储量研究 | 第73-74页 |
5.1.4 橡胶林植被碳库研究 | 第74-75页 |
5.2 橡胶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蓄积研究 | 第75-80页 |
5.2.1 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 | 第75-76页 |
5.2.2 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 | 第76-77页 |
5.2.3 土壤有机碳的富集系数 | 第77-79页 |
5.2.4 橡胶林土壤不同深度容重特征 | 第79页 |
5.2.5 橡胶林土壤碳库研究 | 第79-80页 |
5.3 橡胶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碳研究 | 第80-82页 |
5.3.1 橡胶林凋落物组分的碳含量 | 第80-81页 |
5.3.2 橡胶林凋落物年归还量 | 第81-82页 |
5.3.3 橡胶林凋落物碳库研究 | 第82页 |
5.4 橡胶林生态系统NEP及其驱动机制 | 第82-83页 |
5.5 橡胶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 | 第83-87页 |
5.5.1 橡胶林土壤呼吸日动态 | 第83-84页 |
5.5.2 橡胶林土壤呼吸月动态 | 第84-85页 |
5.5.3 橡胶林土壤呼吸组分及其年碳排放量 | 第85-86页 |
5.5.4 橡胶林土壤呼吸影响因子分析 | 第86-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94页 |
5.6.1 橡胶林生物量碳储量研究 | 第87-88页 |
5.6.2 橡胶林土壤有机碳蓄积及影响因子 | 第88-89页 |
5.6.3 橡胶林凋落物层碳储量及影响因素 | 第89-90页 |
5.6.4 橡胶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 第90-91页 |
5.6.5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 | 第91-94页 |
6 橡胶林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有效性评价 | 第94-134页 |
6.1 橡胶林生态系统湍流数据质量评价 | 第94-108页 |
6.1.1 湍流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 第95-99页 |
6.1.2 橡胶林湍流稳态测试结果 | 第99-103页 |
6.1.3 橡胶林整体湍流特征检验结果 | 第103-104页 |
6.1.4 橡胶林湍流数据质量的等级分布 | 第104-107页 |
6.1.5 小结 | 第107-108页 |
6.2 橡胶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闭合分析 | 第108-118页 |
6.2.1 能量平衡闭合分析方法 | 第109-111页 |
6.2.2 能量平衡分量的概况 | 第111-114页 |
6.2.3 能量平衡闭合特征 | 第114-117页 |
6.2.4 小结 | 第117-118页 |
6.3 橡胶林生态系统通量足迹与源区分析 | 第118-130页 |
6.3.1 FSAM模型简介 | 第121-122页 |
6.3.2 FSAM模型参数及计算 | 第122-124页 |
6.3.3 橡胶林盛行风向分析 | 第124-125页 |
6.3.4 橡胶林FSAM模型参数值 | 第125-128页 |
6.3.5 橡胶林盛行风方向上旳源区分布 | 第128页 |
6.3.6 橡胶林非盛行风方向上的源区分布 | 第128-129页 |
6.3.7 小结 | 第129-13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0-134页 |
7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 | 第134-192页 |
7.1 橡胶林生态系统环境因子 | 第135-139页 |
7.1.1 橡胶林生态系统气温与降水动态 | 第135-137页 |
7.1.2 橡胶林生态系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特征 | 第137页 |
7.1.3 橡胶林生态系统水汽压差变化特征 | 第137-138页 |
7.1.4 橡胶林生态系统土壤温湿度特征 | 第138-139页 |
7.2 橡胶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研究 | 第139-156页 |
7.2.1 橡胶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动态变化 | 第140-144页 |
7.2.2 橡胶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影响因素 | 第144-156页 |
7.3 橡胶林生态系统呼吸研究 | 第156-170页 |
7.3.1 橡胶林生态系统呼吸动态变化 | 第157-160页 |
7.3.2 橡胶林生态系统呼吸影响因素 | 第160-168页 |
7.3.3 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呼吸 | 第168-170页 |
7.4 橡胶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 第170-184页 |
7.4.1 橡胶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动态变化 | 第171-174页 |
7.4.2 橡胶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因素 | 第174-184页 |
7.5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及其环境响应机理 | 第184-188页 |
7.5.1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平衡 | 第184-185页 |
7.5.2 橡胶林生态系统Z指数 | 第185-187页 |
7.5.3 橡胶林生态系统CUE指数 | 第187-188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88-192页 |
8 讨论与结论 | 第192-204页 |
8.1 讨论 | 第192-194页 |
8.1.1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不同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192-193页 |
8.1.2 橡胶林碳源或汇评估 | 第193-194页 |
8.1.3 抚管措施对橡胶林碳汇的影响 | 第194页 |
8.2 研究结论 | 第194-200页 |
8.2.1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 第194-196页 |
8.2.2 基于涡度相关的橡胶林生态系统通量研究 | 第196-197页 |
8.2.3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环境响应 | 第197-199页 |
8.2.4 橡胶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及其机理 | 第199-200页 |
8.3 特色与创新 | 第200-201页 |
8.4 展望 | 第201-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22页 |
附录 简称及含义 | 第222-224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224-226页 |
论文与专著 | 第224-225页 |
软件著作权与专利 | 第225-226页 |
后记 | 第226-2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