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与铸币税研究:1985-2012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5页 |
1.3.1 创新点 | 第13页 |
1.3.2 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2.1 铸币税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2.1.1 铸币税定义文献回顾 | 第15-16页 |
2.1.2 国外学者对铸币税研究 | 第16-18页 |
2.1.3 国内学者对铸币税研究 | 第18-20页 |
2.2 准备金率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2.2.1 国外学者对准备金率研究 | 第20-21页 |
2.2.2 国内学者对准备金率研究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国的铸币税现状 | 第25-44页 |
3.1 铸币税来源 | 第25-34页 |
3.1.1 铸币税来源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3.1.2 中国铸币税来源实证测算 | 第26-33页 |
3.1.3 中国的准备金率与铸币税——基于来源 | 第33-34页 |
3.2 铸币税用途 | 第34-42页 |
3.2.1 铸币税用途理论分析 | 第34-36页 |
3.2.2 中国铸币税用途实证测算 | 第36-41页 |
3.2.3 中国的准备金率与铸币税——基于用途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准备金率和铸币税模型 | 第44-55页 |
4.1 传统理论中准备金率影响机制分析 | 第44-46页 |
4.2 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 | 第46-52页 |
4.2.1 模型构建思路 | 第46-48页 |
4.2.2 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 | 第48-52页 |
4.3 模型结论分析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55-70页 |
5.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55-58页 |
5.2 单位根检验 | 第58-60页 |
5.2.1 ADF检验 | 第58-59页 |
5.2.2 平稳性结果 | 第59-60页 |
5.3 协整检验 | 第60-64页 |
5.3.1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60页 |
5.3.2 协整结果 | 第60-64页 |
5.4 脉冲响应分析 | 第64-67页 |
5.4.1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简介 | 第64页 |
5.4.2 脉冲响应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5 准备金率对铸币税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67-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0-7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