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和方向 | 第11-13页 |
1.2.1 基于 MPEG-7 模型建立研究的优势 | 第12页 |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结构算法和内容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基于 MPEG-7 的图像描述和内容模型 | 第16-29页 |
2.1 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 MPEG-7 | 第16-21页 |
2.1.1 MPEG-7 的标准简介、标准范围 | 第17-19页 |
2.1.2 MPEG-7 的组成及应用 | 第19-21页 |
2.2 图像内容的模型 | 第21-24页 |
2.3 MPEG-7 的视觉描述符 | 第24-27页 |
2.3.1 网格布局(Grid Layout) | 第24-25页 |
2.3.2 形状描述符(Shape) | 第25-26页 |
2.3.3 颜色描述符(Colour) | 第26-27页 |
2.3.4 纹理描述符(Textture) | 第27页 |
2.4 描述符与图像的联系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人脸结构模型的基本处理方法 | 第29-41页 |
3.1 图像的预处理 | 第29-31页 |
3.1.1 中值滤波 | 第29-30页 |
3.1.2 直方图归一化 | 第30-31页 |
3.2 图像的颜色直方图 | 第31-33页 |
3.3 图像的人脸检测 | 第33-37页 |
3.4 人脸图像的眼部区域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五官图像的提取和坐标定位 | 第41-56页 |
4.1 图像的增强 | 第41-43页 |
4.2 人脸图像的五官轮廓提取 | 第43-50页 |
4.2.1 边缘检测 | 第44-46页 |
4.2.2 五官提取 | 第46-50页 |
4.3 五官的坐标定位 | 第50-53页 |
4.4 人脸结构模型的搭建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人脸结构模型在 MPEG-7 中的描述应用 | 第56-69页 |
5.1 方案的设计思想和规划 | 第56-62页 |
5.1.1 图像基本信息的描述方案 | 第56-57页 |
5.1.2 图像颜色直方图的描述方案 | 第57-60页 |
5.1.3 图像区域轮廓形状的描述方案 | 第60-61页 |
5.1.4 图像语义高级层的描述方案 | 第61-62页 |
5.2 人脸描述模型的设计 | 第62-67页 |
5.2.1 系统关系型结构的搭建 | 第63-65页 |
5.2.2 XML 建立人脸结构描述文件 | 第65-67页 |
5.3 MPEG-7 描述数据库的建立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人脸图像的索引 | 第69-77页 |
6.1 索引系统的研究 | 第69-70页 |
6.2 查询机制的建立 | 第70-75页 |
6.2.1 系统框架设计 | 第71-72页 |
6.2.2 程序流程图和用户操作界面 | 第72-75页 |
6.3 实验结果的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奖励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