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5页 |
第1章 绪言 | 第15-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对象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文献收集法 | 第17页 |
1.4.2 实地调查 | 第17-18页 |
1.4.3 运用比较和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 第18页 |
1.4.4 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 | 第18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简述 | 第20-33页 |
2.1 格式塔心理学 | 第20-25页 |
2.1.1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 第20-21页 |
2.1.2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发展过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1.3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 第22-25页 |
2.2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理论研究 | 第25-30页 |
2.2.1 高校校园景观的特点及构成要素 | 第25-29页 |
2.2.2 国内外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2.3 格式塔心理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 第30-33页 |
2.3.1 高校校区景观现状分析及启示 | 第30-31页 |
2.3.2 格式塔心理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 第31-33页 |
第3章 格式塔心理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 第33-65页 |
3.1 视觉力场的营造 | 第33-40页 |
3.1.1 视觉力场概念 | 第33页 |
3.1.2 视觉力场的组成要素 | 第33-37页 |
3.1.3 景观视觉力场 | 第37-40页 |
3.2 组织律的应用 | 第40-60页 |
3.2.1 图形背景原则 | 第40-47页 |
3.2.2 视错觉 | 第47-53页 |
3.2.3 简化原则 | 第53-60页 |
3.3 异质同构的运用 | 第60-64页 |
3.3.1 异质同构的基本理论 | 第60页 |
3.3.2 异质同构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 第60-64页 |
3.4 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高校校园景观中格式塔的应用实例 | 第65-71页 |
4.1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 | 第65-70页 |
4.1.1 项目概况 | 第65页 |
4.1.2 校园景观设计与格式塔的应用 | 第65-70页 |
4.2 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 第77-78页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目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