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非非主义诗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3页
 一 非非主义诗学研究综述第7-11页
 二 本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11-12页
 三 本题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第12-13页
第一章 非非主义诗学主张综述第13-24页
 第一节 前非非主义诗学主张综述第13-18页
  1. 前文化论第14-15页
  2. 艺术变构论第15-16页
  3. 反价值论第16-17页
  4. 诗歌语言论第17-18页
 第二节 后非非主义时期诗学主张综述第18-24页
  1. 红色写作第19-21页
  2. 体制外写作第21-24页
第二章 前后非非主义诗学主张的比较研究第24-33页
 第一节 前后非非主义诗学始终坚持的核心主张第24-25页
 第二节 前后非非主义诗学主张的差异第25-28页
 第三节 前后非非主义诗学主张流变的原因第28-33页
  1. 时代环境的造就第28-31页
  2. 自我超越的要求第31-33页
第三章 非非主义诗学主张与其它诗学主张的关系第33-50页
 第一节 非非主义诗学主张与中国现代诗学主张的关系第33-39页
  1. 以“破”为“立”第33-35页
  2. 相似的诗歌语言革命第35页
  3. 对于“纯诗”的尝试第35-38页
  4. “做诗”与“做人”的统一第38-39页
 第二节 非非主义与同时代诗学主张的关系第39-44页
  1. 反文化第39-41页
  2. 语言革命第41-42页
  3. 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第42-43页
  4. 理论的实践性不强第43-44页
 第三节 非非主义诗学与西方文艺理论的关系第44-50页
  1. 关于“自由论”第44-45页
  2. 非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第45-48页
  3. 关于“零度写作”第48-50页
余论 非非主义诗学主张的特点及反思第50-53页
 第一节 非非主义诗学主张的特点第50-51页
  1. 革命性第50页
  2. 开放性第50-51页
  3. 反思性第51页
 第二节 非非主义诗学主张的反思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后记第56-57页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路遥接受史论
下一篇:《知堂回想录》与新时期以来的周作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