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类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 国内外关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研究 | 第11-13页 |
2. 国内外关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对策研究 | 第13-15页 |
(三) 本文结构 | 第15-16页 |
二、环保类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危害 | 第16-29页 |
(一) 环保类突发性群体事件 | 第16-21页 |
1. 厦门PX事件 | 第16-18页 |
2. 大连PX事件 | 第18-20页 |
3. 宁波镇海PX事件 | 第20-21页 |
(二) 环保类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点 | 第21-25页 |
1. 诉求合理性 | 第22页 |
2. 反复性 | 第22-23页 |
3. 区域性 | 第23-24页 |
4. 非偶然性 | 第24页 |
5. 参与人员的广泛性 | 第24-25页 |
(三) 环保类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危害 | 第25-29页 |
1. 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 | 第25-26页 |
2.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 第26-27页 |
3. 降低政府公信力 | 第27-29页 |
三、环保类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 | 第29-38页 |
(一) 急功近利政绩观 | 第29-31页 |
1. 片面追求GDP增速急于制造“政绩” | 第29-30页 |
2. 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 第30-31页 |
(二) 信息沟通不通畅 | 第31-34页 |
1. 社会舆情管控思维浓厚 | 第31-32页 |
2. 信息发布滞后谣言滋生 | 第32-33页 |
3. 决策过程缺乏公众参与 | 第33页 |
4. 主要领导消极面对群众 | 第33-34页 |
(三) 环评体系不健全 | 第34-36页 |
1. 环评政策缺乏长效机制 | 第34-35页 |
2. 监管执法缺乏联动机制 | 第35-36页 |
(四) 政府公信受质疑 | 第36-38页 |
1. 政府诚信缺失影响民众信任 | 第36-37页 |
2. 政府决策失误打击民众信心 | 第37-38页 |
四、环保类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对策 | 第38-50页 |
(一) 改变盲目的GDP追求 | 第38-40页 |
1. 理性看待GDP增长 | 第38-39页 |
2. 以人为本的政绩观 | 第39-40页 |
(二) 畅通双向沟通渠道 | 第40-42页 |
1. 透明运作消除公众猜疑 | 第40-41页 |
2. 创新信访沟通调解机制 | 第41-42页 |
(三) 建立环境评估机制 | 第42-44页 |
1. 建立污染管理评估制度 | 第42-43页 |
2.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 | 第43-44页 |
3. 统一环境评测技术标准 | 第44页 |
(四) 完善民众参与机制 | 第44-47页 |
1. 健全民意调查制度 | 第45页 |
2. 落实重大项目听证制度 | 第45-46页 |
3. 营造公民参与的政治文化 | 第46-47页 |
(五) 提升政府公信力 | 第47-50页 |
1. 加强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建设 | 第47-48页 |
2. 加强行政问责机制的建设 | 第48页 |
3. 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 第48-50页 |
六、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