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研究问题与背景 | 第7-9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9-15页 |
| ·生育率的决定因素和模型 | 第9-10页 |
| ·孩子“成本—效用”理论 | 第10-11页 |
| ·教育公共产品理论 | 第11-12页 |
|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12页 |
| ·政策过程理论 | 第12-15页 |
| 第三章 教育普惠政策的施行情况 | 第15-21页 |
| ·政策施行背景 | 第15页 |
| ·政策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 ·“两免一补”义务教育普惠政策 | 第15-16页 |
| ·职业教育 | 第16-18页 |
| 1. 职业教育补助 | 第16-17页 |
|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 第17页 |
| 3. 职业教育普惠政策对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不利导向分析 | 第17-18页 |
| ·四川省龙泉驿区、乐至县和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政策实施情况 | 第18-21页 |
| 第四章 农村教育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形成冲突 | 第21-30页 |
|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 ·农村教育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冲突的原因分析 | 第23-30页 |
| ·教育普惠政策对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造成负面影响 | 第23-24页 |
| ·农村抚育成本与效益失衡 | 第24-27页 |
| ·农村教育普惠政策施行中与教育公平原则相违背 | 第27-30页 |
| 第五章 构建政策协调机制 | 第30-44页 |
| ·遵循的原则 | 第30-31页 |
| ·效率公平兼顾原则 | 第30-31页 |
| ·局部部门政策服从基本国策原则 | 第31页 |
| ·正经济外部性与利益受损补偿原则 | 第31页 |
| ·优先优惠与普惠兼容原则 | 第31页 |
| ·资金的协调 | 第31-32页 |
| ·政策的协调 | 第32-33页 |
| ·农村教育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协调的思路 | 第32页 |
| ·实施国策上位、差别对待 | 第32-33页 |
| ·部门的协调 | 第33-37页 |
| ·各部门相协调 | 第33-34页 |
| ·计划生育部门举措 | 第34-36页 |
| ·教育部门举措 | 第36-37页 |
| ·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 第37-44页 |
| ·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必要性 | 第37页 |
|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功能分析 | 第37-39页 |
|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构建措施 | 第39-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个人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