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余热高效利用的意义 | 第9页 |
1.2 有机朗肯循环 | 第9-10页 |
1.3 三角闪蒸循环 | 第10-11页 |
1.4 Kalina 循环 | 第11-19页 |
1.4.1 Kalina 循环的提出 | 第11-13页 |
1.4.2 Kalina 循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3 Kalina 循环的应用情况 | 第15-18页 |
1.4.4 Kalina 循环与有机朗肯循环的比较研究 | 第18-19页 |
1.5 两相膨胀机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1 两相膨胀机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 第20页 |
1.5.2 两相膨胀机在动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20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氨水热物理性质及计算 | 第22-25页 |
2.1 氨水在热物理领域的应用 | 第22-23页 |
2.1.1 氨水在制冷领域的应用 | 第22页 |
2.1.2 氨水在动力领域的应用 | 第22页 |
2.1.3 氨水工质的稳定性问题 | 第22-23页 |
2.2 计算工具介绍 | 第23页 |
2.3 氨水物性在 EES 中的计算 | 第23-25页 |
3 KCS 34 的热力学分析 | 第25-39页 |
3.1 KCS 34 系统描述 | 第25-26页 |
3.2 系统模拟算法 | 第26-29页 |
3.2.1 文献的模拟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3.2.2 本章计算方法 | 第29页 |
3.3 模拟计算工具 | 第29-30页 |
3.3.1 EES 中计算精度的确定 | 第29-30页 |
3.4 模拟计算条件及模型 | 第30-32页 |
3.4.1 模拟计算条件 | 第30页 |
3.4.2 计算模型 | 第30-32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4 带两相膨胀机的改进 KCS 34 系统 | 第39-52页 |
4.1 高压能的回收方式 | 第39页 |
4.2 带两相膨胀机的改进 KCS 34 | 第39-40页 |
4.3 两相膨胀机回收功的分析 | 第40-41页 |
4.4 计算方法及模型 | 第41-44页 |
4.4.1 计算模型 | 第41页 |
4.4.2 初始条件 | 第41-42页 |
4.4.3 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A. KCS 34 的计算程序 | 第60-65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页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