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动力、农村能源论文--生物能(生物质能)的应用论文--沼气论文

低温沼气发酵优良菌系的筛选及优势菌群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2页
    1.1 沼气研究与应用进展第10-13页
        1.1.1 沼气发酵概念第10页
        1.1.2 沼气发酵过程第10-12页
        1.1.3 国外沼气应用进展第12-13页
        1.1.4 国内沼气应用现状第13页
    1.2 低温沼气技术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1 合理的原料配比第13-14页
        1.2.2 低温发酵添加剂第14页
        1.2.3 沼气池保温和增温措施第14页
    1.3 低温沼气微生物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1 低温沼气微生物概述第15-16页
        1.3.2 低温微生物的发酵机制第16页
        1.3.3 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第16-17页
        1.3.4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非培养方法)第17页
    1.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17-20页
        1.4.1 技术原理第18-19页
        1.4.2 PCR-DGGE 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第19页
        1.4.3 PCR-DGGE 技术常见问题第19-20页
        1.4.4 PCR-DGGE 图谱分析第2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6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耐低温沼气发酵优势菌系的筛选第22-29页
    2.1 试验材料第22-23页
        2.1.1 活性沼泥样品的采集第22页
        2.1.2 试验装置第22-23页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25页
        2.2.1 沼气发酵试验第23-24页
        2.2.2 沼气发酵产气量的测定第24页
        2.2.3 甲烷含量检测第24-25页
        2.2.4 数据分析第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2.3.1 不同接种源对总产气量的影响第25-26页
        2.3.2 不同接种源对产气速率的影响第26-27页
        2.3.3 不同接种源对甲烷含量的影响第27-28页
    2.4 讨论第28页
    2.5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沼泥总 DNA 的提取及 PCR 扩增条件的优化第29-41页
    3.1 试验材料第29-30页
        3.1.1 沼泥样品第29页
        3.1.2 试剂第29页
        3.1.3 仪器设备第29-30页
    3.2 试验方法第30-35页
        3.2.1 Protein K-CTAB 提取法第30页
        3.2.2 溶菌酶提取法第30-31页
        3.2.3 试剂盒提取法第31-32页
        3.2.4 总 DNA 的测定第32页
        3.2.5 PCR 扩增条件的优化第32-35页
        3.2.6 PCR 扩增产物检测第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3.3.1 沼泥总 DNA 的提取第35-36页
        3.3.2 古菌 16S rDNA 扩增条件的优化第36-39页
    3.4 讨论第39-40页
    3.5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沼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第41-54页
    4.1 试验材料第41页
        4.1.1 试剂第41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41页
    4.2 试验方法第41-48页
        4.2.1 沼泥中微生物 DNA 的提取第41页
        4.2.2 古菌 16S rDNA 片段扩增第41-42页
        4.2.3 古菌 16S rDNA V3 区片段扩增第42-43页
        4.2.4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第43页
        4.2.5 DGGE 方法的建立第43-46页
        4.2.6 DGGE 图谱分析第46页
        4.2.7 DGGE 图谱条带回收第46页
        4.2.8 回收条带基因的克隆及测序第46-4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8-53页
        4.3.1 沼泥总 DNA 的提取第48页
        4.3.2 古菌 16S rDNA 片段扩增第48-50页
        4.3.3 DGGE 条件优化结果第50-51页
        4.3.4 DGGE 指纹图谱分析第51-52页
        4.3.5 优势条带的克隆测序第52-53页
    4.4 讨论第53页
    4.5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 实验相关溶液及试剂配制方法第60-62页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规律及菌群结构研究
下一篇:寄生木薯朱砂叶螨种群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