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眼科学论文--晶状体与玻璃体疾病论文--白内障论文

IOL Master与传统方法在眼生物测量及人工晶体计算的比较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4页
前言第14-17页
第一部分 不同方法在白内障患者生物测量及IOL计算准确性的比较第17-37页
    1 资料与方法第17-21页
        1.1 病例资料第17页
        1.2 检查仪器第17页
        1.3 实验方法第17-18页
            1.3.1 术前检查第17-18页
            1.3.2 手术步骤第18页
            1.3.3 术后回访第18页
        1.4 数据收集第18-20页
            1.4.1 眼轴长度第18-19页
            1.4.2 角膜曲率第19页
            1.4.3 中央前房深度第19页
            1.4.4 人工晶体度数及术后预期的角膜平面等效球镜值的取得第19页
            1.4.5 术后三月验光结果与术后实际屈光度的取得第19-20页
            1.4.6 术后预测屈光误差的取得第20页
        1.5 统计分析第20-21页
    2 结果第21-31页
        2.1 IOL Master与传统组眼部生物测量值的比较第21-22页
            2.1.1 正常眼轴患者IOL Master与接触式A超术前测量眼轴长度的比较第21页
            2.1.2 中长眼轴患者IOL Master与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度的比较第21-22页
            2.1.3 术前IOL Master与接触式A超测量前房深度的比较第22页
        2.2 术前IOL master与接触式A超眼轴测量值稳定性的比较第22-23页
        2.3 在IOL Master组SRK-T与Haigis公式应用准确性的比较第23-26页
            2.3.1 正常眼轴患者使用SRK-T与Haigis公式计算IOL度数与MAFE的比较第23-24页
            2.3.2 中长眼轴患者使用SRK-T与Haigis公式计算IOL度数预测值与MAFE的比较第24-25页
            2.3.3 SRK-T与Haigis公式在IOL Master组MAFE分布的比较第25-26页
        2.4 SRK-T与Haigis公式在传统组应用准确性的比较第26-29页
            2.4.1 传统组SRK-T与Haigis公式正常眼轴患者人工晶体预测值与MAFE的比较第26-27页
            2.4.2 传统组SRK-T与Haigis公式在中长眼轴患者人工晶体预测值与MAFE的比较第27-28页
            2.4.3 SRK-T与Haigis公式在传统组MAFE分布的比较第28-29页
        2.5 IOL Master与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人工晶体准确性的比较第29-31页
            2.5.1 IOL Master与传统方法的MAFE比较第29-30页
            2.5.2 IOL Master与传统方法的MAFE分布比较第30-31页
    3 讨论第31-36页
        3.1 眼部生物测量第31-32页
        3.2 眼轴测量结果稳定性的比较第32-33页
        3.3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第33-34页
        3.4 IOL Master与传统方法计算IOL度数准确性的比较第34-36页
    4 结论第36-37页
第二部分 A超联合IOL Master所测角膜曲率计算IOL度数的可行性研究第37-52页
    1 资料与方法第37-41页
        1.1 病例资料第37页
        1.2 术前检查及手术步骤第37-38页
            1.2.1 术前检查第37-38页
            1.2.2 手术步骤第38页
            1.2.3 术后回访第38页
        1.3 数据收集第38-39页
            1.3.1 不同设备对术前眼球参数的检出情况第38页
            1.3.2 IOL Master所测角膜曲率与A超联合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第38-39页
            1.3.3 术后预期的角膜平面等效球镜值的取得第39页
            1.3.4 术后三月验光结果与术后实际屈光度的取得第39页
            1.3.5 术后预测屈光误差的取得第39页
        1.4 统计分析第39-41页
    2 结果第41-47页
        2.1 IOL Master与传统方法对术前眼球各参数的检出情况比较第41-42页
        2.2 IOL Master所测角膜曲率与A超联合行人工晶体计算可行性的探索第42-47页
            2.2.1 IOL Master与角膜地形图术前角膜曲率测量值的比较第42页
            2.2.2 正常眼轴患者IOL Master与探索组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及MAFE的比较第42-43页
            2.2.3 中长眼轴患者IOL Master与探索组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及相应MAFE的比较第43-44页
            2.2.4 IOL Master组与探索组计算人工晶体度数MAFE分布的比较第44-45页
            2.2.5 不同眼轴患者IOL Master组与探索组人工晶体度数MAFE分布的比较第45-47页
    3 讨论第47-51页
        3.1 IOL Master与传统方法对术前眼球各参数的检出情况比较第47-48页
        3.2 IOL Master所测角膜曲率与A超联合行人工晶体计算的可行性研究第48-51页
            3.2.1 IOL Master与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曲率的比较第48-49页
            3.2.2 新组合方法预测IOL度数的可行性分析第49-51页
    4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ZrO2增韧多孔复合填料复合树脂吸水性、溶解性及微渗漏的研究
下一篇:EIF3h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