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1页
一、个人信息概述第11-16页
    (一) 个人信息的定义第11-13页
        1. 隐私型定义第12页
        2. 关联型定义第12页
        3. 识别型定义第12-13页
    (二) 个人信息的特征第13-14页
        1. 个人信息的主体是自然人第13-14页
        2. 个人信息具有可识别性第14页
        3. 个人信息的内容不必然为本人所知第14页
        4. 个人信息具有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的双重属性第14页
    (三) 个人信息的分类第14-16页
        1. 敏感个人信息和琐细个人信息第15页
        2. 隐秘个人信息和公开个人信息第15页
        3. 手动处理个人信息和自动处理个人信息第15-16页
        4. 普通人群个人信息与特殊人群个人信息第16页
二、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分析第16-20页
    (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分析第17页
    (二) 欧盟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分析第17-18页
    (三) 美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分析第18-19页
    (四) 德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分析第19-20页
三、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不足第20-23页
    (一) 宪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第21页
    (二) 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第21页
    (三) 民法领域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第21-22页
    (四) 公民个人信息的行政法规保护第22页
    (五) 个人信息在程序法领域的保护第22页
    (六) 我国现有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第22-23页
四、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思考第23-26页
    (一)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立法模式第23-25页
    (二) 相关个人信息立法内容的建议第25-26页
        1.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范围第25页
        2.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权利主体及内容第25-26页
        3.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律救济第26页
结论第26-28页
参考文献第28-31页
致谢第31-32页
研究生履历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下一篇:论我国驰名商标虚假诉讼的法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