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图清单 | 第10-11页 |
表清单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大学生创业背景 | 第13页 |
1.1.2 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及选择 | 第13-14页 |
1.1.3 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创新点 | 第19-22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文献综述 | 第22-3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2.1.1 创业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创业的特征 | 第23-24页 |
2.2 关于创业者个人特质的研究 | 第24-25页 |
2.3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2.3.1 创业倾向的内涵 | 第25页 |
2.3.2 国外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5-26页 |
2.3.3 国内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6-28页 |
2.4 创业理论中个体创业倾向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8-30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30-31页 |
3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假设提出及模型构建 | 第31-41页 |
3.1 以往研究模型的回顾 | 第31-33页 |
3.2 理论假设 | 第33-38页 |
3.2.1 个人背景影响大学生创业态度 | 第33-35页 |
3.2.2 个人特质影响大学生创业态度 | 第35-37页 |
3.2.3 创业态度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 | 第37页 |
3.2.4 创业环境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 | 第37-38页 |
3.3 观测变量的选取 | 第38-39页 |
3.4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4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1-68页 |
4.1 样本调研方案的设计 | 第41-42页 |
4.1.1 问卷的设计 | 第41页 |
4.1.2 数据的收集 | 第41-42页 |
4.2 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42-46页 |
4.2.1 样本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4.2.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3 效度和信度的分析 | 第46-54页 |
4.3.1 效度分析 | 第46-52页 |
4.3.2 信度分析 | 第52-54页 |
4.4 各变量的影响解释 | 第54-60页 |
4.4.1 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54-55页 |
4.4.2 专业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5-56页 |
4.4.3 偏相关分析 | 第56-60页 |
4.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60-62页 |
4.5.1 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 | 第60-61页 |
4.5.2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评价 | 第61-62页 |
4.6 影响因素的假设检验 | 第62-68页 |
4.6.1 模型理论假设的验证 | 第62-63页 |
4.6.2 各潜在变量之间影响关系的分析 | 第63-65页 |
4.6.3 各观测变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 第65-68页 |
5 研究启示 | 第68-72页 |
5.1 大学生要积极培养自身创业特质 | 第68页 |
5.2 政府需优化大学生的创业环境 | 第68-69页 |
5.3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 第69-70页 |
5.4 家庭要营造创业氛围 | 第70页 |
5.5 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创业教育体系 | 第70-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73-7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82页 |
一、个人简历 | 第82页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