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实证研究法 | 第13-14页 |
2.理论研究法 | 第14-15页 |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概述 | 第15-25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1.新媒体 | 第15-16页 |
2.舆情 | 第16-18页 |
3.高校网络舆情 | 第18页 |
(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构成要素 | 第18-25页 |
1.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主体 | 第18-20页 |
2.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客体 | 第20-21页 |
3.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平台 | 第21-23页 |
4.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形式 | 第23-25页 |
二、新媒体环境下西安地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实例分析 | 第25-42页 |
(一)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事件”分析 | 第25-35页 |
1.“教授上课地域歧视”事件 | 第25-29页 |
2.“本科生违规参与高考阅卷”事件 | 第29-30页 |
3.“校医院就诊引学生不满”事件 | 第30-32页 |
4.“随意丢弃实验用狗”事件 | 第32-33页 |
5.“卡门”事件 | 第33-35页 |
(二)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征 | 第35-42页 |
1.舆情“易燃” | 第35-37页 |
2.舆情关注度高 | 第37-38页 |
3.舆情演变快 | 第38-39页 |
4.舆情非理性特征明显 | 第39页 |
5.“沉默螺旋”效应减弱 | 第39-42页 |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50页 |
(一)舆情管理者管理素养不足 | 第42-44页 |
1.舆情应对被动 | 第42-43页 |
2.对舆情传播规律把握不足 | 第43-44页 |
(二)高校学生媒介素养不足 | 第44-47页 |
1.信息辨析能力不强 | 第45-46页 |
2.传播行为不当 | 第46-47页 |
(三)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平台建设不足 | 第47-48页 |
1.平台影响力不够 | 第47-48页 |
2.平台内容建设不足 | 第48页 |
(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48-50页 |
1.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 第48-49页 |
2.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构不完善 | 第49-50页 |
四、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的策略 | 第50-57页 |
(一)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者管理素养 | 第50-51页 |
1.培养主动应对意识 | 第50-51页 |
2.把握舆情传播规律 | 第51页 |
(二)大力提升高校学生媒介素养 | 第51-53页 |
1.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 第51-52页 |
2.培养媒介素养提升意识 | 第52-53页 |
(三)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 | 第53-54页 |
1.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 | 第53-54页 |
2.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引导 | 第54页 |
(四)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交流平台建设 | 第54-56页 |
1.增强高校网络平台影响力 | 第55页 |
2.加强高校网络平台内容建设 | 第55-56页 |
(五)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 第56-57页 |
1.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规章制度 | 第56页 |
2.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构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调查问卷 | 第62-65页 |
附录2:2015-2017年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不完全统计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