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本选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2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本选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本选题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本选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的形成 | 第19-34页 |
2.1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形成的条件 | 第19-27页 |
2.1.1 时代背景 | 第19-21页 |
2.1.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1.3 历史文化基础 | 第23-26页 |
2.1.4 实践基础 | 第26-27页 |
2.2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形成发展过程 | 第27-34页 |
2.2.1 探索奠基阶段 | 第27-29页 |
2.2.2 形成积累阶段 | 第29-30页 |
2.2.3 走向成熟阶段 | 第30-32页 |
2.2.4 丰富发展阶段 | 第32-34页 |
第3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 第34-51页 |
3.1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4-45页 |
3.1.1 群众宗旨观 | 第34-37页 |
3.1.2 群众动力观 | 第37-40页 |
3.1.3 群众利益观 | 第40-42页 |
3.1.4 群众工作方法观 | 第42-45页 |
3.2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的基本特点 | 第45-51页 |
3.2.1 实践性 | 第45-47页 |
3.2.2 人民性 | 第47-48页 |
3.2.3 创新性 | 第48-51页 |
第4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 第51-66页 |
4.1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的历史价值 | 第51-59页 |
4.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第51-52页 |
4.1.2 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 第52-54页 |
4.1.3 指导了陕甘宁边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 | 第54-55页 |
4.1.4 为全民族抗战胜利提供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 第55-57页 |
4.1.5 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 | 第57-59页 |
4.2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59-66页 |
4.2.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第59-61页 |
4.2.2 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 第61-62页 |
4.2.3 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 第62-64页 |
4.2.4 党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根本要求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