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效益后评价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工艺美术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项目后评价主要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3 项目效益后评价主要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特色 | 第15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效益后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2.1 莆田工艺美术城的概况 | 第16-23页 |
2.1.1 莆田工艺美术城的形成 | 第16-18页 |
2.1.2 莆田工艺美术城的现状 | 第18-19页 |
2.1.3 莆田工艺美术城形成的条件 | 第19-23页 |
2.2 项目效益后评价的概念与目的 | 第23-24页 |
2.2.1 项目效益后评价的概念 | 第23-24页 |
2.2.2 项目效益后评价的目的 | 第24页 |
2.3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效益后评价的特点 | 第24-26页 |
2.3.1 文化性 | 第24-25页 |
2.3.2 复杂性 | 第25页 |
2.3.3 间接性 | 第25-26页 |
2.4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效益后评价内容 | 第26-28页 |
2.4.1 经济效益评价理论 | 第26页 |
2.4.2 社会效益评价理论 | 第26-27页 |
2.4.3 生态效益评价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28-34页 |
3.1 项目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28-30页 |
3.1.1 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设立的原则 | 第28-29页 |
3.1.2 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的来源 | 第29-30页 |
3.2 项目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0-33页 |
3.2.1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31-32页 |
3.2.2 计算权重系数 | 第32页 |
3.2.3 进行一致性处理 | 第32-33页 |
3.3 综合效益评价 | 第33-34页 |
第4章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效益后评价分析 | 第34-46页 |
4.1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效益后评价 | 第34-39页 |
4.1.1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4-36页 |
4.1.2 社会效益分析 | 第36-38页 |
4.1.3 生态效益分析 | 第38-39页 |
4.2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权重的确定 | 第39-44页 |
4.2.1 构建项目判断矩阵 | 第39-40页 |
4.2.2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 第40-41页 |
4.2.3 检验二级指标权重的一致性 | 第41页 |
4.2.4 项目三级指标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4.2.5 各级指标权重汇总 | 第43-44页 |
4.3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 第44-46页 |
第5章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管理启示 | 第46-52页 |
5.1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的整体评价 | 第46-49页 |
5.1.1 配套设施不齐全,缺乏自主品牌 | 第46-47页 |
5.1.2 旅游项目单一,过于商业化 | 第47-48页 |
5.1.3 层次不多,难以吸引大量消费者 | 第48-49页 |
5.2 莆田工艺美术城项目的应对措施 | 第49-52页 |
5.2.1 创立品牌保证工艺美术品的质量 | 第49-50页 |
5.2.2 完善基础设施,扩展旅游路线 | 第50-51页 |
5.2.3 缔造有层次的工艺城,吸引大众消费 | 第51-52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2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附录A | 第60-62页 |
附录B | 第62-64页 |
附录C | 第64-68页 |
附录D | 第68-72页 |
附录E | 第72-76页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