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第一章 青海省天然草地疯草危害及防治对策 | 第14-22页 |
·青海草地疯草灾害状况 | 第14-16页 |
·青海草地疯草的种类与分布 | 第16-17页 |
·青海草地疯草的种类 | 第16-17页 |
·青海草地疯草的分布 | 第17页 |
·青海省草地疯草对畜牧业的危害 | 第17-18页 |
·减少草地生物多样性,促使草地退化、降低草场利用率 | 第18页 |
·造成牲畜中毒死亡 | 第18页 |
·青海省疯草防治对策 | 第18-20页 |
·合理利用草场,防止过牧 | 第18页 |
·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 | 第18-19页 |
·建立生态系统控制工程 | 第19页 |
·防除措施 | 第19-20页 |
·青海疯草的利用研究 | 第20-22页 |
·药物预防法 | 第20-21页 |
·间歇饲喂法 | 第21页 |
·进行其他相关研究 | 第21页 |
·加强科学试验研究的力度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甘肃棘豆研究进展 | 第22-29页 |
·甘肃棘豆的种属和分布 | 第22页 |
·甘肃棘豆的危害 | 第22-24页 |
·引起家畜中毒死亡 | 第22-23页 |
·影响牲畜繁殖 | 第23页 |
·妨碍畜种改良 | 第23页 |
·促使草场退化,破坏草地生态平衡 | 第23-24页 |
·甘肃棘豆的有毒成分研究 | 第24页 |
·甘肃棘豆的中毒机理 | 第24页 |
·甘肃棘豆的毒性研究 | 第24-25页 |
·甘肃棘豆的防除 | 第25-27页 |
·火烧灭除 | 第25页 |
·人工挖除 | 第25-26页 |
·化学防除 | 第26页 |
·动物免疫及化学药物预防法 | 第26页 |
·生物防除 | 第26-27页 |
·甘肃棘豆的综合利用 | 第27-29页 |
·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 | 第27页 |
·草粉的制备与利用 | 第27-28页 |
·甘肃棘豆药物开发 | 第28-29页 |
试验研究 | 第29-51页 |
第三章 甘肃棘豆对家兔血液学影响 | 第29-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3页 |
·临床症状 | 第30页 |
·体重变化 | 第30-31页 |
·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甘肃棘豆对家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6-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结果 | 第37-39页 |
·不同剂量组试验家兔血清中GOT 的活性 | 第37页 |
·不同剂量组试验家兔血清中GPT 的活性 | 第37页 |
·不同剂量组试验家兔血清中AKP 的活性 | 第37-38页 |
·不同剂量组试验家兔血清中LDH 的活性 | 第38页 |
·不同剂量组试验家兔血清中BUN 的含量 | 第38-39页 |
·不同剂量组试验家兔血清中CRE 的含量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甘肃棘豆对家兔血清蛋白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41-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试验家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 | 第42-43页 |
·试验家兔血清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含量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家兔试验性甘肃棘豆中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 第46-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 | 第47-49页 |
·临床症状 | 第47页 |
·病理学变化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表 | 第56-63页 |
附图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