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温泉学论文

渗入型隐伏温泉地气场与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17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内外温泉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外地气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1 课题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第16页
    1.4 论文主要成果与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温泉水的化学组分第17-22页
    2.1 天然水的化学特性第17-18页
        2.1.1 大气降水的成分特征第17页
        2.1.2 海水的成分特征第17-18页
        2.1.3 河水的成分特征第18页
        2.1.4 湖泊及水库水的成分特征第18页
    2.2 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性第18-21页
        2.2.1 地下水中主量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性第18-19页
        2.2.2 地下水中中量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性第19-21页
        2.2.3 地下水中微量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性第21页
    2.3 天然水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第21-22页
第3章 温泉水的形成与特征第22-25页
    3.1 温泉水的类型第22页
    3.2 渗入成因温泉的形成与特征第22-25页
        3.2.1 渗入水与生物圈的作用第23页
        3.2.2 渗入水与岩石圈的作用第23-25页
第4章 地气法与水文地球化学原理第25-29页
    4.1 地气法勘查原理第25-27页
        4.1.1 地气法原理第25页
        4.1.2 测量方法第25-27页
    4.2 水文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第27-29页
第5章 典型研究区-江西武宁温泉地气场与水文地球化学信息探测与采集第29-42页
    5.1 勘查区地质概况第29-30页
        5.1.1 勘查区区域地理环境第29页
        5.1.2 勘查区区域地质概况第29页
        5.1.3 勘查区地层第29-30页
        5.1.4 勘查区地质构造第30页
        5.1.5 勘查区水文地热地质特征第30页
    5.2 野外测线布置第30-31页
    5.3 地气法探测与数据采集第31-41页
        5.3.1 勘查区地气取样与测试分析第31-32页
        5.3.2 勘查区地气数据处理第32-33页
        5.3.3 勘查区地气特征元素综合剖面图第33-41页
    5.4 水文地球化学信息的采集第41-42页
第6章 典型研究区-广东暖水村温泉地气场与水文地球化学信息探测与采集第42-58页
    6.1 勘查区地质概况第42-44页
        6.1.1 勘查区区域地质概况第42页
        6.1.2 勘查区地层第42页
        6.1.3 勘查区地质构造第42-43页
        6.1.4 勘查区水文地热地质特征第43-44页
    6.2 野外测线布置第44-45页
    6.3 地气法探测与数据采集第45-57页
        6.3.1 勘查区地气取样与测试分析第45-46页
        6.3.2 勘查区地气数据处理第46页
        6.3.3 勘查区地气测量成果图第46-57页
    6.4 水文地球化学信息采集第57-58页
第7章 典型研究区-广东南雄温泉地气场与水文地球化学信息探测与采集第58-72页
    7.1 勘查区地质概况第58-62页
        7.1.1 勘查区区域地质概况第58-59页
        7.1.2 勘查区地层第59页
        7.1.3 勘查区岩浆岩第59-60页
        7.1.4 勘查区地质构造第60页
        7.1.5 勘查区热液活动期次及围岩蚀变特征第60-62页
    7.2 野外测线布置第62-63页
    7.3 地气法探测与采集第63-71页
        7.3.1 勘查区地气取样与测试分析第63页
        7.3.2 勘查区地气数据处理第63页
        7.3.3 勘查区地气测量成果图第63-71页
    7.4 水文地球化学信息的采集第71-72页
第8章 南方地区渗入成因类温泉的地气场与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第72-94页
    8.1 南方隐伏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第72-77页
        8.1.1 Piper三线图第72-74页
        8.1.2 Cl-SO_4-HCO_3三元图第74页
        8.1.3 Na-K-Mg三线图第74-76页
        8.1.4 热储温度估算第76-77页
        8.1.5 温泉水循环深度估算第77页
    8.2 隐伏温泉的地气场特征研究第77-94页
        8.2.1 地气场的元素异常特征研究第77-84页
        8.2.2 地气场数学地质特征研究第84-90页
        8.2.3 地气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第90-94页
第9章 研究区温泉成因模式和地气勘查模式第94-98页
    9.1 研究区温泉成因模式第94-96页
        9.1.1 热储和盖层第94页
        9.1.2 通道第94-95页
        9.1.3 热源与水源第95-96页
    9.2 南方渗入型成因隐伏温泉的地气勘查模式第96-98页
        9.2.1 确立温泉水的成因模式第96页
        9.2.2 寻找隐伏通道第96-97页
        9.2.3 圈定高温温泉前景区第97-98页
结论与建议第98-100页
    结论第98页
    建议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户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评价--以定州市为例
下一篇:明基床上开孔沉箱波浪力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