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临床研究 | 第10-20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0-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1.4 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17-19页 |
1.5 病例脱落情况 | 第19-20页 |
1.6 不良反应观察 | 第20页 |
2 文献研究 | 第20-36页 |
2.1 概念及流行病学 | 第20页 |
2.2 中医病因病机 | 第20-24页 |
2.3 西医病因病机 | 第24-26页 |
2.4 西医治疗 | 第26-28页 |
2.5 中医治疗 | 第28-32页 |
2.5.1 内治法 | 第28-30页 |
2.5.2 外治法 | 第30-31页 |
2.5.3 其它疗法 | 第31-32页 |
2.6 穴位贴敷疗法 | 第32-36页 |
2.6.1 中医理论 | 第32-33页 |
2.6.2 现代医学理论 | 第33-34页 |
2.6.3 穴位贴敷防治哮喘的机理 | 第34-36页 |
3 讨论与分析 | 第36-54页 |
3.1 辨证穴位贴敷的临床意义 | 第36-37页 |
3.2 贴敷方药及取穴分析 | 第37-47页 |
3.2.1 用药依据 | 第37-41页 |
3.2.2 选穴依据 | 第41-47页 |
3.3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 第47-48页 |
3.4 中药三三二方方解 | 第48-51页 |
3.4.1 主方方义 | 第48-50页 |
3.4.2 证型加减 | 第50-51页 |
3.5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3.5.1 疗效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3.5.2 症状体征及各证型疗效分析 | 第52-53页 |
3.5.3 肺功能PEF、FEV_1值变化情况分析 | 第53-54页 |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附件一 小儿哮喘临床观察表 | 第66-67页 |
综述 学位敷贴法作用机制探讨 | 第67-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