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我国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 | 第12页 |
1.1.2“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启动 | 第12-13页 |
1.1.3 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 | 第13页 |
1.1.4 后奥运经济时代 | 第13页 |
1.1.5 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1.1 国外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 | 第18页 |
2.1.2 国外关于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 | 第18-19页 |
2.1.3 国内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 | 第19-21页 |
2.1.4 国内关于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 | 第21-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2.2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3 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内旅游产业的内在影响机理 | 第26-34页 |
3.1. 从产业角度分析 | 第26-29页 |
3.1.1 产业属性:相似、互补及耦合 | 第26页 |
3.1.2 产业形态:关联、递进及衍生 | 第26-27页 |
3.1.3 产品属性:相通、互补及叠加 | 第27页 |
3.1.4 产品功能:部分叠加与全融合叠加 | 第27-28页 |
3.1.5 消费者结构:部分叠加与重合 | 第28-29页 |
3.1.6 消费连带效应 | 第29页 |
3.2 从空间角度分析 | 第29-31页 |
3.2.1 景城一体化旅游 | 第30页 |
3.2.2 集聚效应 | 第30-31页 |
3.3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空间的影响模式 | 第31-34页 |
4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43页 |
4.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简要过程 | 第34-35页 |
4.2 各个指标体系简介 | 第35-36页 |
4.3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 | 第36-43页 |
4.3.1 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树的建立 | 第36-37页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37-41页 |
4.3.3 各级指标权重分析 | 第41-43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3-50页 |
5.1 兰州国际马拉松简介 | 第43页 |
5.2 兰马赛对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43-48页 |
5.2.1 数据说明 | 第43-44页 |
5.2.2 数据分析 | 第44-48页 |
5.3 兰马赛对兰州旅游知名度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6 结论及对策 | 第50-56页 |
6.1 结论 | 第50-52页 |
6.1.1 兰马赛的举办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知名度高度正相关 | 第50页 |
6.1.2 兰马赛的举办与社区环境中度相关 | 第50-51页 |
6.1.3 兰马赛的举办与旅游业之外的三次产业发展低度相关 | 第51页 |
6.1.4 兰州市相关旅游配套服务增速远低于旅游需求增速 | 第51-52页 |
6.2 对策 | 第52-56页 |
6.2.1 提升兰马赛整体赛事水平和质量 | 第52页 |
6.2.2 提升兰州市整体软硬件设施和服务 | 第52-53页 |
6.2.3 增强兰马赛与城市产业发展的关联度 | 第53页 |
6.2.4 整合全省节事旅游资源 | 第53-54页 |
6.2.5 整合全省体育旅游资源 | 第54页 |
6.2.6 开发兰马赛文化创意衍生产品 | 第54-56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7.1 研究不足 | 第5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