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虚拟仪器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阵列电极技术在腐蚀研究中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 腐蚀研究中的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线性极化曲线法 | 第12-13页 |
1.3.2 电偶腐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阵列电极技术 | 第13-14页 |
1.4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 | 第14-17页 |
1.4.1 虚拟仪器技术的起源 | 第14页 |
1.4.2 虚拟仪器的组成与分类 | 第14-15页 |
1.4.3 虚拟仪器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4.4 虚拟仪器的特点与应用 | 第16-17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基于PXI模块测试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第18-27页 |
2.1 PXI模块的选择 | 第18-20页 |
2.2 PXI-PCI8360 MXI-EXPRESS独立主控组成示意图 | 第20-21页 |
2.3 PXI-6251数据采集卡 | 第21-22页 |
2.3.1 PXI-6251主要由以下3部分构成: | 第22页 |
2.3.2 数据采集卡的安装 | 第22页 |
2.4 PXI-2535矩阵开关 | 第22-23页 |
2.5 PXI-4071数字万用表 | 第23-24页 |
2.6 NI PXI-4022电流放大器 | 第24页 |
2.7 CS350武汉科斯特电化学工作站 | 第24-2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基于LABVIEW的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第27-37页 |
3.1 电偶电流与电偶电压同步测试软件设计 | 第27-33页 |
3.1.1 系统流程图设计 | 第27-28页 |
3.1.2 系统的前面板设计 | 第28页 |
3.1.3 电偶电流与电偶电压测试原理 | 第28-30页 |
3.1.4 系统模块设计 | 第30-33页 |
3.2 极化曲线测量软件设计 | 第33-36页 |
3.2.1 系统前面板设计 | 第33-34页 |
3.2.2 极化曲线测试原理 | 第34页 |
3.2.3 系统程序框图设计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虚拟测试系统在WBE电偶电流、电偶电压测试中的应用 | 第37-53页 |
4.1 阵列电极(WBE)制备 | 第37-39页 |
4.1.1 Q235碳钢WBE | 第37-38页 |
4.1.2 混凝土中的HPB300热轧光圆钢筋长尺寸 2×18型WBE | 第38-39页 |
4.2 8×8 型WBE在海水液滴下的电偶电流与电偶电压测试及实验数据分析 | 第39-44页 |
4.3 2×18型WBE在模拟海洋环境下的电偶电流与电偶电压测试及实验数据分析 | 第44-47页 |
4.3.1 模拟海洋环境建立 | 第44-45页 |
4.3.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5-47页 |
4.4 10×10型WBE在海泥-海水界面的电偶电流与电偶电压测试及实验数据分析 | 第47-50页 |
4.5 测试性能验证 | 第50-52页 |
4.5.1 碳钢电偶电流测量结果验证 | 第50-51页 |
4.5.2 碳钢电偶电压测量结果验证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虚拟测试系统在金属腐蚀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 第53-58页 |
5.1 10×10型阵列电极在海水-海泥界面的极化曲线测试 | 第53-55页 |
5.1.1 实验测试方法 | 第53页 |
5.1.2 海水-海泥界面不同位置WBE微电极腐蚀行为比较 | 第53-55页 |
5.2 长尺寸 2×18型阵列电极在模拟海洋环境下的极化曲线测试 | 第55-57页 |
5.2.1 实验测试方法 | 第55-56页 |
5.2.2 微电极的腐蚀电流与腐蚀电位 | 第56-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59页 |
6.3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导师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