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研究--以麒麟区越州镇“三田”调整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7-16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10页
        1. 研究背景第7-9页
        2.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1. 国外对中国农村治理的研究第10-12页
        2. 国内对中国农村治理的研究第12-14页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 研究内容第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一、农村公共事务多中心治理的理论概述第16-25页
    (一)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相关内涵和理论依据第16-19页
        1.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相关内涵第16-17页
        2. 农村公共事务多中心治理的理论依据第17-19页
    (二)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现状分析第19-25页
        1. 单中心治理结构第19-21页
        2. 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程度不高第21-22页
        3. 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第22-23页
        4. 难以避免的“公地悲剧”第23-25页
二、多中心参与下的公共事务管理方式——以越州镇“三田”调整为例第25-34页
    (一) 越州镇“三田”调整的背景与概况第25-30页
        1. 越州镇的基本概况第25-26页
        2. 越州镇“三田”调整的案例简介第26-29页
        3. “三田”调整的总体效果评估第29-30页
    (二) 多元主体的有效合作推进“三田”调整工作第30-33页
        1. 乡镇政府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第30-31页
        2. 村级组织有效维护了村民的合法利益第31-32页
        3. 企业实现了自身效益和公共利益的均衡第32页
        4. 社会组织有效弥补了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第32-33页
    (三) “三田”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第33-34页
三、制约农村公共事务有效治理的因素探究第34-38页
    (一) 乡镇政府职能错位第34页
    (二) 村级组织行政化第34-35页
    (三) 农民缺乏利益表达的渠道和能力第35-36页
    (四)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第36-38页
四、完善农村公共事务多中心治理的有效途径第38-45页
    (一) 建立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机制第38-40页
        1. 完善乡镇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第38页
        2. 完善村级民主自治制度第38-39页
        3. 引入公共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第39-40页
        4. 建立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第40页
    (二) 构建多元主体良性互动与合作的平台第40-42页
        1. 构建扁平化的基层治理结构第40-41页
        2. 畅通信息获取渠道第41页
        3. 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第41-42页
    (三) 构建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第42-45页
        1. 引入市场机制购买公共服务第42页
        2. 政府主导型供给方式第42-43页
        3. 协同参与的供给方式第43页
        4. 村民自主服务的供给方式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监督在规范权力中的作用、问题和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维稳模式转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