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13-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1.2 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1.2.1 大气细颗粒物(PM_(2.5))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1.2.2 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1.3.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19-29页 |
| 2.1 颗粒物样品的采集 | 第19-22页 |
| 2.2 样品处理及分析 | 第22-25页 |
| 2.2.1 无机元素的分析 | 第22-24页 |
| 2.2.2 水溶性离子的分析 | 第24-25页 |
| 2.2.3 碳组分的分析 | 第25页 |
| 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9页 |
| 2.3.1 富集因子法 | 第25-26页 |
| 2.3.2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玉溪市城市能源结构和污染现状 | 第29-39页 |
| 3.1 玉溪市自然地理概况 | 第29页 |
| 3.2 玉溪市工业布局及能源结构 | 第29-30页 |
| 3.3 玉溪市大气污染现状 | 第30-36页 |
| 3.3.1 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 | 第30页 |
| 3.3.2 采样期间玉溪市常规污染物月际变化及季节变化 | 第30-32页 |
| 3.3.3 采样期间玉溪市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 | 第32页 |
| 3.3.4 采样期间各监测点的污染物时空分布 | 第32-34页 |
| 3.3.5 春节期间污染物变化情况分析 | 第34-36页 |
| 3.3.6 常规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玉溪市PM_(2.5)理化特征分析 | 第39-59页 |
| 4.1 PM_(2.5)质量浓度特征 | 第39-42页 |
| 4.2 PM_(2.5)上化学组分特征 | 第42-56页 |
| 4.2.1 无机元素 | 第42-47页 |
| 4.2.2 水溶性无机离子 | 第47-52页 |
| 4.2.3 碳组分 | 第52-5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 第五章 玉溪市PM_(2.5)的来源解析 | 第59-67页 |
| 5.1 玉溪市六个采样点颗粒物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源解析 | 第59-63页 |
| 5.1.1 参与拟合的化学组分和源类的选择 | 第59-60页 |
| 5.1.2 源解析结果 | 第60-63页 |
| 5.2 综合防治建议 | 第63-6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71页 |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 6.2 展望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1-83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