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结构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4.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4.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水体景观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2.1 景观美学理论 | 第16页 |
2.2 景观设计学理论 | 第16-17页 |
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7-18页 |
2.4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18-19页 |
2.5 居住区水体景观的形成 | 第19-22页 |
2.5.1 国外居住区水景 | 第19-20页 |
2.5.2 我国传统居住区水景 | 第20-21页 |
2.5.3 我国现代居住区水景的形成 | 第21-22页 |
2.6 居住区水体景观的功能 | 第22-23页 |
2.6.1 审美体验的功能 | 第22页 |
2.6.2 娱乐放松的功能 | 第22页 |
2.6.3 调节局部水环境气候的功能 | 第22页 |
2.6.4 社会经济效益的功能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设计现状 | 第23-30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4页 |
3.1.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3-24页 |
3.1.2 人文环境景观 | 第24页 |
3.2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类型 | 第24-25页 |
3.2.1 以自然水景为主的小区 | 第24页 |
3.2.2 以人工水景为主的小区 | 第24-25页 |
3.3 西安市小区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3.3.1 没有充分考虑居民亲水的愿望 | 第25-26页 |
3.3.2 后期维护费用高 | 第26-27页 |
3.3.3 水质污染,生态性差 | 第27-28页 |
3.3.4 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 第28页 |
3.3.5 缺乏对抽象水景的应用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设计分析 | 第30-46页 |
4.1 西安居住区水景的应用形式 | 第30-33页 |
4.1.1 点缀型水景 | 第30-31页 |
4.1.2 生态型水景 | 第31-32页 |
4.1.3 亲水型水景 | 第32-33页 |
4.1.4 抽象型水景 | 第33页 |
4.2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4.2.1 生态性原则 | 第33-34页 |
4.2.2 适应性原则 | 第34页 |
4.2.3 整体性原则 | 第34页 |
4.3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的设计手法 | 第34-37页 |
4.3.1 对比手法 | 第34-35页 |
4.3.2 衬托手法 | 第35页 |
4.3.3 借声手法 | 第35-36页 |
4.3.4 光影手法 | 第36页 |
4.3.5 点色手法 | 第36-37页 |
4.4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设计的细节营造 | 第37-41页 |
4.4.1 植物 | 第37-39页 |
4.4.2 构筑物 | 第39页 |
4.4.3 驳岸 | 第39-40页 |
4.4.4 水景的管理与维护 | 第40-41页 |
4.5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设计的方法 | 第41-46页 |
4.5.1 设计科学合理的水景景观 | 第41-42页 |
4.5.2 薄水设计 | 第42页 |
4.5.3 充分考虑水景的生态设计 | 第42-44页 |
4.5.4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 第44-45页 |
4.5.5 抽象型水景的应用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介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