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3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关于超声诊断报告质量的研究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2.1 超声影像检查报告概述 | 第17-18页 |
2.1.1 超声影像检查报告的界定 | 第17页 |
2.1.2 超声影像检查报告的结构分析 | 第17-18页 |
2.2 质量功能展开工具——质量屋 | 第18-26页 |
2.2.1 质量屋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2 质量屋的结构 | 第19-20页 |
2.2.3 质量屋的构造过程 | 第20-22页 |
2.2.4 相关方法说明 | 第22-26页 |
第3章 基于质量屋构建超声影像检查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41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6-27页 |
3.2 超声影像检查报告质量屋的构建 | 第27-41页 |
3.2.1 用户需求的展开 | 第27-33页 |
3.2.2 检查报告质量特征评价指标表展开 | 第33-36页 |
3.2.3 用户需求——质量特征评价指标相关矩阵 | 第36-37页 |
3.2.4 质量特征评价指标的权重矩阵 | 第37-39页 |
3.2.5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9-41页 |
第4章 超声影像检查报告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41-52页 |
4.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1-45页 |
4.2 超声影像检查报告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实证 | 第45-50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45页 |
4.2.2 数据处理及评价标准 | 第45-47页 |
4.2.3 实证分析 | 第47-50页 |
4.3 实证结果讨论 | 第50-5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2-54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2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52-53页 |
5.3 本文的不足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