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3-21页 |
2.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13-15页 |
2.1.1 实验细胞来源 | 第13页 |
2.1.2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13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3-14页 |
2.1.4 主要液体的配制 | 第14-15页 |
2.2 主要实验方法 | 第15-20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15-16页 |
2.2.2 实验分组 | 第16页 |
2.2.3 钴离子干预培养HK-2 细胞 | 第16页 |
2.2.4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相对增殖率 | 第16-17页 |
2.2.5 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基因Bax、Bcl-2 的表达变化 | 第17-20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21-28页 |
3.1 HK-2 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21-23页 |
3.1.1 钴离子干预培养 12h的细胞形态 | 第21页 |
3.1.2 钴离子干预培养 24h的细胞形态 | 第21-22页 |
3.1.3 钴离子干预培养 48h的细胞形态 | 第22-23页 |
3.2 MTT法检测HK-2 细胞细胞增殖率结果 | 第23-24页 |
3.3 RT-PCR检测Bax、Bcl-2 基因的表达结果 | 第24-28页 |
3.3.1 RT-PCR法检测 12h、24h和 48h各组细胞Bax mRNA表达情况.14 | 第24-25页 |
3.3.2 RT-PCR法检测 12h、24h和 48h各组细胞Bcl-2 mRNA表达情况 | 第25-27页 |
3.3.3 Image J软件测定各时间点各浓度组Bax、Bcl-2 基因的相对灰度值 | 第27-2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8-3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3-34页 |
5.1 结论 | 第33页 |
5.2 展望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图 | 第38-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综述 | 第44-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