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8页 |
2.1 研究对象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12-14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13-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2.2.1 常规眼部检查 | 第14页 |
2.2.2 FFA检查 | 第14页 |
2.2.3 眼B超检查 | 第14-16页 |
2.2.4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 第16页 |
2.2.5 玻璃体切割手术 | 第16-17页 |
2.2.6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7页 |
2.2.7 统计学方法 | 第17-1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8-23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18页 |
3.2 PRP治疗后第一次随访时T1DM组与T2DM组视力情况比较 | 第18页 |
3.3 T1DM组与T2DM组患者PRP治疗后VH发生的情况比较 | 第18-19页 |
3.4 T2DM患者完成PRP治疗前PVD情况对PRP治疗后VH发生的影响 | 第19页 |
3.5 PRP治疗后VH发生的原因 | 第19-20页 |
3.6 完成PRP治疗后VH发生的时间 | 第20页 |
3.7 VH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观察 | 第20-21页 |
3.8 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症 | 第21-23页 |
3.8.1 医源性视网膜裂孔 | 第21-22页 |
3.8.2 角膜水肿 | 第22页 |
3.8.3 术后高眼压 | 第22页 |
3.8.4 复发性玻璃体积血 | 第22-2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3-28页 |
4.1 T1DM与T2DM患者PRP治疗后视力疗效及VH发生率的情况比较 | 第23-24页 |
4.2 PVD对PRP治疗后VH发生的影响 | 第24-25页 |
4.3 PRP治疗后VH发生的原因 | 第25-26页 |
4.4 玻璃体切割术及其并发症 | 第26-2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3-34页 |
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 第34-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