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散文题材的私人化 | 第13-22页 |
第一节 个体的生存体验述说 | 第13-17页 |
一、底层的饥饿困境 | 第13-15页 |
二、女性的性别经验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流亡者的漂泊生活回忆 | 第17-22页 |
一、爱恨交织的“父亲”的家 | 第18-19页 |
二、魂牵梦绕的“我”的故土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散文语言的诗意性 | 第22-31页 |
第一节 自由跳跃的语词组合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自然新鲜的修辞语言 | 第24-27页 |
第三节 情思交织的有我之境 | 第27-31页 |
第三章 散文叙事的小说意味 | 第31-40页 |
第一节 叙述角度的灵活切换 | 第31-34页 |
第二节 故事情节的强化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对话和细节描写的大量使用 | 第36-40页 |
第四章 萧红散文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学样式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凸显了女性散文作家的个性意识 | 第43-46页 |
第三节 丰富了东北作家群散文的审美意蕴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